AI导读: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该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对A股市场产生多层次、多维度影响,提振市场预期信心,重构股市估值体系,填补法律制度空白,但司法尺度需统一规范。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下称“民促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民促法共9章78条,包括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

民促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一经出台,便在市场中引发热烈反响及讨论。其出台实施对A股市场的影响将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既涉及市场信心的提振,也涉及具体行业和企业的结构性机遇,同时还可能引发资本市场制度配套的优化。另外,该法后续落地在法律层面的重难点也值得关注。

受访人士认为,在当前全球产业链、贸易链深度重构背景下,民促法实际上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制度背书。制度型开放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强活力,也将重塑中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图谱,标志着中国经济治理从政策驱动向法治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提振市场预期信心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4月27日下午对民促法草案三次审议稿进行了分组审议。该法案的通过,显著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与投资意愿,对A股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孟庆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民促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其第一次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文本,使得我国对民营企业保障从政策支持上升到法律保障高度。它明确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长期方针。

华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吴冰认为,民促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民营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确立了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市场地位和经济地位。

南宁学院金融专家石磊表示,民促法的出台实施,是我国以法治重构市场信心的重要里程碑,它首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平等地位。

重构股市估值体系

民营上市企业是我国A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促法的出台,将对A股产生多层面的影响,尤其是重构估值体系、改善融资渠道、加快优胜劣汰、降低投机波动。

在石磊看来,民促法将显著增强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带动股市对民企盈利改善的预期,提升A股整体风险偏好。

孟庆斌表示,法律的出台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回归经济本质,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状况。

吴冰认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突出、治理结构完善的民营企业将更容易获得资源和市场机会,在股市中的表现将更为突出。

填补法律制度空白

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首部民促法的出台,标志着民营经济法治保障进入系统性构建阶段。该法的出台填补了所有制平等保护方面的制度空白。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律师表示,该法将有关政策支持转化为了法定权利义务,形成“宪法—民促法—单行法”的分级保护框架。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律师表示,民促法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和制度,对依法保障、规范发展民营经济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司法尺度需统一规范

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诸多现实层面的挑战。民促法后续落地的重难点情况,同样引发关注。如何确保司法尺度的统一性,成为关键。

孙宇昊认为,法律落地的核心挑战在于制度转化与执行效能,需要细化配套规则、避免地方执行差异、确保司法尺度统一。

厉健进一步表示,后续落地的重难点在于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需要适时修订,并出台相关配套细则和文件,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