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截至2025年4月30日,沪深51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业绩展现韧性,四分之三公司盈利,半数公司利润增长。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效果显著,分红回购金额再创新高,退市常态化机制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人民网北京5月1日电 (记者黄盛)截至2025年4月30日,除十余家公司外,沪深共51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总体来看,2024年上市公司业绩展现韧性,四分之三公司盈利,半数公司利润增长。在AI浪潮引领下,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同时系列稳增长政策推动了金融业加速回暖,居民消费和出行物流逐步恢复,出口出海进程加快,这些积极因素共同带动上市公司业绩韧性十足,一季报显示营收和利润增速均有改善,业绩持续修复。此外,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效果显著,上市公司分红回购金额再创新高,退市常态化机制进一步推动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和效益的增长。

74%公司盈利 五成利润增长

2024年,沪深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1.8万亿元,同比小幅下滑0.7%;净利润5.2万亿元,同比下滑2.3%。其中,74%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48%的公司盈利正增长。

分板块来看,沪主板净利润同比增长2.7%。扣除金融业外,实体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7万亿元,同比下滑0.9%;净利润2.5万亿元,同比下滑12.8%。在行业分类中,农林牧渔、电子、交通运输、汽车、商贸零售等行业增幅靠前。

金融业方面,实现净利润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较三季报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相当于GDP的56.0%,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4.9%,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金融业业绩加速回暖,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坚实的“安全垫”。受市场交投活跃、债券价格上涨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券商和保险公司2024年全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0%和110.0%,增速较2024年三季报分别提升17.4和6.8个百分点。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三季报下降1个基点至1.15%,净息差下行速度趋缓,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0.1%和2.3%,较三季报分别提升1.1和0.9个百分点。

AI带动电子通信上下游维持高景气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日益成熟,半导体周期向上修复的趋势明显。2024年,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的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7.2%和8.0%,带动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2%和12.9%,位居各行业前列。在国内“人工智能+”行动的推动下,算力及终端应用需求快速增长。供给下降预期和下游消费电子需求的增长共同推动了等工业金属价格的上涨,工业金属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30.6%。

截至2024年底,超过半数的上市公司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新上市公司中超八成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八大行业,这些新质生产力持续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赋能。上市公司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其研发投入已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的半数以上,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数量的近三分之一。2024年,实体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6万亿元,同比增长3.1%;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研发强度)为2.6%,较2023年提升0.1个百分点。研发强度大于10%的公司占比16.1%,较2023年提升0.3个百分点。科创板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9%,研发强度保持在10.8%的高位。

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再创新高

在新“国九条”政策的大力推动下,2024年沪深共有3472家上市公司宣告年报现金分红,金额合计1.66万亿元。叠加前期中期分红,2024财年分红金额合计达到2.39万亿元,同比增长7.2%,沪深300股息率达到3.59%,均创历史新高。

近五年来,沪深两市累计分红超过10万亿元,分红金额连续五年超过当年再融资额。2024年共有985家上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金额合计6994.7亿元,家数和金额分别为2023年的4.3倍和2.7倍。

国有企业继续发挥分红主力军作用,近千家国企在2024财年合计分红1.5万亿元,占全市场分红总额的62.8%。同时,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积极性也进一步提升,2024年共披露1470单回购计划,金额合计2123亿元,分别是2023年的2.1倍和1.5倍。

另据了解,2024年共有55家上市公司平稳退市;截至4月30日,2025年已有22家公司确定退市。其中,重大违法类退市2家,财务类退市9家,交易类退市8家,主动退市公司3家。这标志着资本市场多元化退出渠道的不断畅通,吐故纳新机制持续显效。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