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光伏头部企业亏损严重,行业面临挑战
AI导读:
2025年一季度,光伏头部企业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亏损严重,合计亏损57.84亿元。企业面临产业链价格下降、政策扰动、成本压力及国际贸易风险等问题。行业技术格局将发生变化,企业研发布局各有侧重。
2025年一季度,光伏头部企业的日子仍不好过,亏损严重。
“五一”假期前夕,光伏组件“四巨头”——隆基绿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四家企业分别亏损14.36亿元、13.9亿元、16.38亿元、13.2亿元,合计亏损57.84亿元。其中,隆基绿能同比减亏,其他三家企业分别同比下降218.2%、239.35%、355.88%。光伏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企业一季度普遍亏损与产业链价格下降密切相关。隆基绿能方面指出,虽然3月份光伏产品价格有所回升,但整个季度价格仍低于生产成本,企业盈利继续承压。晶科能源方面也表示,光伏行业产业链价格整体处于低位,叠加海外贸易政策变化扰动需求,各环节利润水平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受电力市场化新政影响,国内光伏装机需求前置并出现短暂的“抢装潮”,但对于一季度业绩修复有限。光伏分析师指出,国内光伏“抢装潮”虽推动组件价格反弹,但反弹时间短暂且幅度有限。高库存、政策扰动、成本压力及国际贸易风险仍困扰企业。
光伏组件“四巨头”一季度延续亏损,叠加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扰动,业界对2025年光伏行业回暖态度悲观。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保障现金流成为企业2025年重要工作。技术方面,光伏市场将呈现“一主两辅”格局,企业技术布局各有侧重。
今年出货目标制定更保守
受国内外政策影响,2025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长充满不确定性。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认为,整个光伏市场已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2025年市场可能没有增量。晶澳科技高管预计,2025年全球装机规模保持在550GW—600GW之间,国内需求占比维持在50%左右。天合光能高管表示,2025年全球市场需求预计保持一定增幅,但美国市场受税率影响,经营不确定性增大。
在此背景下,企业制定2025年全年出货目标相对保守。晶科能源预计组件出货85GW—100GW,隆基绿能预计80GW—90GW,天合光能预计70GW—75GW。晶澳科技未公布目标,其他三家目标与去年持平或降低。
方文正指出,光伏行业出清时点大概率集中在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年初。具有规模化优势、品牌溢价、领先技术和成本控制优势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缩减开支保证“余粮”
在周期低谷,降本增效、保持现金流是企业应对经营困境的重要举措。隆基绿能从2024年开始采取零基预算,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所有产品线成本效率行业领先。天合光能通过人员优化和减费控支等措施,整体费用降幅接近30%。保持充足现金流是企业穿越周期的重要保障。
晶澳科技高管指出,在行业特殊阶段,公司需采取有力措施管控现金流,包括做适量现金储备、加强回款管控、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不接极度低价订单、压缩资本性支出、与金融机构加深互信等。晶科能源计划推进GDR并在德国上市,晶澳科技则向香港联交所提交港股上市申请。
“一主两辅”的技术格局
过去两年,N型TOPCon、BC(如HPBC、TBC和HBC)和HJT电池技术以及钙钛矿电池技术备受关注。2025年,光伏技术格局将发生变化,企业研发布局各有侧重。
天合光能表示,技术格局以TOPCon为主,BC和HJT为辅。天合光能TOPCon 2.0将于2025年6月投产,同时TOPCon 3.0已具备技术能力。晶科能源看好TOPCon持续竞争力,并加速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晶澳科技重点在TOPCon提效上,BC技术在细分市场有竞争力,异质结技术在国内市场无迫切必要性,钙钛矿技术3—5年内难实现大规模量产。隆基绿能战略性投资BC技术,预计到2025年年底,HPBC 2.0电池、组件产能将达到50GW。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