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吉利汽车计划全面收购极氪智能科技,加速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布局。宁德时代完成15.5亿元股份回购,展现稳健经营与信心。Waymo与麦格纳合作在美建厂,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哪吒汽车陷欠税风波,财务状况受关注。Rivian下调电动车交付预期,面临挑战。

  | 2025年5月8日星期四 |

  NO.1 吉利宣布计划收购极氪全部股份

  5月7日,吉利汽车(0175.HK)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已发行的全部股份。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这是吉利控股集团落实《台州宣言》战略的关键步骤,显示吉利控股正加速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的布局,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吉利”。

  点评:吉利汽车全面收购极氪,标志着吉利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的战略整合进入新阶段。此举有望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研发和运营的协同效应,进而提升吉利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整合完成后,市场对吉利及其旗下品牌的长期发展前景将更加乐观,业界也将密切关注这一整合带来的潜在利益。

  NO.2 宁德时代完成15.5亿元回购

  5月6日,宁德时代披露股份回购进展。自4月7日晚宣布40亿~80亿元回购计划以来,至4月30日,公司仅用17个交易日,通过深交所集中竞价交易回购664万余股,占总股本0.1508%,成交价在231.50元至237.38元之间,回购总金额达15.51亿元,已完成计划下限的近39%,日均回购额超9000万元。宁德时代的回购底气源于其稳健的经营,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亮眼,且注重股东回报,近两年分红率高达50%,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近600亿元。

  点评:宁德时代斥资15.5亿元完成股份回购,彰显出公司对自身价值的坚定信心及稳健的经营基础。这一举措不仅预示着宁德时代对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乐观预期,还可能增强市场对其股东回报政策的认可度。同时,回购计划的顺利推进也将为新能源产业链树立积极榜样,提振投资者对相关板块的信心,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市场活跃度提升。

  NO.3 Waymo与麦格纳合作在美生产汽车

  5月6日,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Waymo宣布与加拿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合作,最快将于今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Mesa新建工厂投产。该工厂投资数百万美元,已创造数百个就业岗位,将生产搭载Waymo技术的捷豹I-PACE和极氪车型。Waymo计划明年前再产超2000辆捷豹I-PACE,首款应用Waymo技术的新车型为极氪RT。麦格纳拥有丰富的经验,双方此前已在底特律有过合作。目前,Waymo One服务规模持续扩大,还计划于2026年拓展三座新城市。

  点评:Waymo与麦格纳合作在美国建新厂,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展示了其生产能力和技术应用的新进展。新生产线不仅将促进当地就业,还预计将加速Waymo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对其他汽车制造商构成竞争压力。这一战略协同有望推动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并吸引市场对相关科技股的持续关注。

  NO.4 曝哪吒汽车新增欠税超215万元

  5月7日消息,国家税务总局嘉兴市税务局最新欠税公告显示,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三则欠税记录,欠税总额超215万元,涉及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房产税。合众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超28亿元,主营新能源汽车业务。今年以来,哪吒汽车频陷风波,App及官网多次出现异常,知情人士称因流量欠费。4月,其创始人方运舟曾鞠躬致歉,承诺解决配件供应、车辆交付等问题并寻求融资。此外,1月哪吒汽车还被曝出调整渠道、关闭部分直营店。

  点评:哪吒汽车及其关联公司新增欠税超215万元,凸显出其财务状况的压力。这一消息的披露可能进一步削弱市场对其信用的信心,尤其是在公司近期面临多项挑战的背景下。频繁的技术故障和渠道调整也暴露出其在经营上的困境。整体来看,未来融资与销售策略的成功将对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行业内对此将持续关注。

  NO.5 Rivian下调今年电动汽车交付预期

  当地时间5月6日,美国电动车商Rivian公布一季报。数据显示,该公司每股亏损0.41美元,营收12.4亿美元,均优于预期。但受关税及监管政策变化影响,Rivian下调全年交付目标至4万~4.6万辆,此前预期为4.6万~5.1万辆;资本支出也上调至18亿~19亿美元。此外,Rivian一季度交付量同比大幅下滑,不过流动资金充足。为应对关税问题,Rivian将投资1.2亿美元在美国建设供应商园区。

  点评:Rivian调整全年电动车交付预期,反映出公司当前面临的挑战。尽管一季度的财务数据优于预期,但下调交付目标可能会对市场信心造成一定打击,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中。然而,充足的流动资金和新投资策略显示出Rivian的长期潜力和恢复能力。整体来看,市场对电动车行业未来的预期可能因此更为谨慎,关注相关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将成为焦点。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