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署降药价行政令,CXO板块受益预期引关注
AI导读: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降低处方药价格的行政令,市场反应不一。CXO板块逆势上涨,分析认为跨国制药企业为降本增效将更加依赖中国CXO服务。但政策实际执行效果尚待观察。
北京时间周一深夜,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签署了旨在降低美国处方药价格的行政令。此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市场反应方面,与创新药公司股价在5月12日下跌不同,CXO(合同外包服务)板块当天逆势上涨。分析指出,在药品价格下降、利润空间受挤压的背景下,跨国制药企业(MNC)为降本增效,将更加依赖中国的BD(商务拓展)产品及CXO服务。若药品降价幅度大,欧美高昂的研发成本将使MNC更倾向于通过中国CXO服务来节约成本。
然而,这一观点建立在美国药品降价政策能顺利落地并直接影响MNC利润空间的前提下。目前,不少行业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
特朗普签署降低处方药价格行政令
美东时间5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详细介绍了降低美国处方药价格的行政令,并正式签署。他强调,美国将不再补贴外国医疗保健,也不再容忍大型制药公司暴利和哄抬价格,决定实施“最惠国药品定价”。
该行政令旨在将美国处方药价格与其他发达国家对标,要求制药公司向美国市场提供“最惠国价格”。白宫指出,即便考虑药企折扣,美国支付的品牌药价格仍是其他经合组织国家的三倍以上。
有行业专家指出,美国药品价格体系复杂,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缺乏具体实施细节,其实际效果难以预测。此外,药品降价与医药制造回流存在冲突,本土生产成本更高,政策实施将面临多重因素博弈。
行业关注焦点在于政策落地的可能性及程度,以及即使政策落地,对MNC利润的影响或有限。例如,艾伯维的修美乐在美国专利到期后,尽管面临多款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竞争,但这些类似药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原因在于修美乐采用高返点模式,对PBM的折扣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
因此,若美国药品降价,受影响最大的是流通环节的PBM,对药厂压力相对较小,进而对CXO的影响也有限。
CXO或成MNC降本增效重要手段
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从降本增效的角度看,MNC的确可能增加外包意愿,尤其是中国CXO具有明显的成本和效率优势。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2023年我国创新药从临床试验到上市平均用时7.2年,远低于美国的13.3年。
此外,中国新药研发效率约为欧美的14倍,这使得中国CXO成为跨国医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若美国药价被压制,欧美医药企业向中国药企寻求BD交易的预期也将增强,有望催生出“Hybrid NewCo”模式,即药品权益授权后,临床开发仍保留在国内,这种模式更具性价比,也能保障权益收购方的收益。
具有患者招募优势的CRO和有原料药及制剂生产优势的CDMO有望率先获益。然而,行业人士也强调,现在谈论这些还为时过早,政策实际执行的概率和程度仍需观察。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