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融板块集体爆发,沪指站上3400点,公募基金改革引发热议
AI导读:
5月14日,大金融板块集体发力,推动沪指站上3400点。午后,千亿巨头中国人保涨停,保险精选指数飙升。市场猜测原因包括政策变动、量化交易触发等。同时,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引发热议,业内对于该方案是否直接导致了金融板块的拉升存在分歧。
5月14日,大金融板块集体发力,推动沪指重上3400点,全天两市成交额高达1.32万亿,较前一日增长252亿元。
午后,大金融股迎来爆发,千亿巨头中国人保强势涨停,保险精选指数飙升近7%。作为高股息的代表,银行板块表现抢眼,浦发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股价创历史新高。
这股金融热潮并不常见,市场纷纷猜测其背后的原因,包括政策变动、量化交易触发,或是公募基金为达到业绩基准而集中买入金融板块等,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大金融热潮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证券ETF、银行ETF、金融ETF领涨市场。
华宝基金指出,银行板块的持续走强或与其低估值、高分红的“类固收”属性有关。截至一季度末,险资对银行股的持股数量和市值在各行业中均名列前茅。
但市场更倾向于认为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中,“公募基金为业绩基准集中调仓导致银行保险大涨”的说法流传最广。
华西证券策略研报指出,A股银行板块在公募配置中存在结构性矛盾。公募在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远低于沪深300和中证800指数权重。公募新规要求资产配置向沪深300靠拢,这可能推动银行板块的估值修复。
尽管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是当前热点,但业内对于该方案是否直接导致了此次大金融板块的拉升存在分歧。多数观点认为,这更多是资金博弈的结果,包括传闻引发的炒作、新规放宽权益类资产风险因子引发的新一轮配置潮等。
关于公募基金经理是否因业绩基准压力而集中调仓买入银行、保险等防御板块,业内人士表示,虽有此可能,但并非主要原因。公募基金改革方案尚未完全落地,且其他板块表现稳定,未出现明显砸盘。
公募基金应否增配大金融?
将主动型产品变为工具化产品,是否符合监管、基金公司与基民的期望?这值得深思。
业绩比较基准是基金投资的“锚”和“尺”,旨在明晰投资风格、约束投资行为,并衡量基金是否跑赢市场。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有助于规范基金公司的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
未来,将出台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建立业绩比较基准库,并强化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结果的运用。这将促使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严守投资纪律,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公募业正开启与投资者“同甘共苦”的时代。将主动型产品做成被动型产品以赚取管理费的做法,并非监管所愿。浮动费率基金将堵上这一漏洞,促使基金公司提升投研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
至于公募是否会对大金融板块增配,目前尚无明确迹象。在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下,机构或有增配需求,但其他板块基金经理主动调仓接盘银行股的可能性不大。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