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协更新保代D类名单,投行生态面临重塑
AI导读:
中证协近期更新了一批保荐代表人D类名单,8名保代因职责缺位被纳入。监管“组合拳”正重塑投行生态,倒逼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和风险把控能力。多家券商投行因违规行为收到监管罚单,监管部门要求券商持续强化合规风控体系。
近期,中证协更新了一批保荐代表人D类(暂停业务类)名单。8名保荐代表人因在IPO及非公开发行项目中职责缺位而被纳入其中,这一举措彰显了监管层对保荐代表人职责的严格把关。
D类名单是去年9月发布的保代新规新增内容,旨在完善保荐代表人负面评价公示机制,强化对保荐代表人的声誉约束,提升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5月以来,交易所多次发布罚单,多家券商投行及相关保代被警示。这标志着监管“组合拳”正在重塑投行生态,倒逼中介机构及责任人提升执业质量和风险把控能力,切实履行市场“看门人”的职责。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趋势将推动投行行业向更加规范、专业的方向发展。
此次更新的8名保代信息涉及6家券商,分别是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吴杏辉、国元证券马志涛和徐明、财信证券蒋序全、广发证券李佳佳、东吴证券王新和张琦、中金公司赵善军。他们涉及的保荐项目包括国宏工具IPO、安芯电子IPO、上海思尔芯IPO等。D类名单采取动态更新机制,目前共有15名保代在列。
2024年9月,中证协发布了《关于修订〈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的决定》,新增D类名单,对受过证监会行政处罚或在执行期内的纪律处分保代进行公示。这一举措让保代“终身追责”的压力更加具体化,促使保代提升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
同时,多家券商投行因违规行为收到监管罚单。例如,中航证券因在担任浙江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保荐人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被深交所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被罚,涉及尽职调查、质控内核、项目收费、持续督导等多个环节。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监管部门以多重举措推动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压严压实“看门人”责任。不仅对相关机构和个人实行“双罚”,还多次运用“资格罚”等形式,情节严重的券商被暂停投行业务资格,涉事保代也被暂停保荐资格。此外,监管部门还要求券商持续强化合规风控体系,全面提升执业水平。
当前监管已形成全链条惩戒体系,券商需从“通道思维”转向“专业服务+风险管理”双轮驱动。未来,头部券商或将通过搭建智能风控平台构建壁垒,而中小机构若无法适应合规成本上升,可能被迫转型细分领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