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序价格战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AI导读:
我国汽车工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无序“价格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产业链安全。中汽协倡议维护公平竞争,工信部表态支持。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但价格战打破了产业平衡。车企应理性看待库存,坚持新质生产力驱动发展,链主企业应构建产业链生态。远离无序价格战,走向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汽车工业从高速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治无序“价格战”等“内卷式”竞争已成为当务之急。日前,中汽协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指出无序“价格战”导致行业效益下降,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使产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工信部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将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坚决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自5月23日以来,某车企大幅降价,多家企业跟风,导致新一轮“价格战”恐慌。受此影响,比亚迪股份、吉利汽车、零跑汽车等股价大幅下跌。
新能源汽车作为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中国名片”,近年来蓬勃发展,已成为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超过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今年1~4月,我国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占比高达68%。然而,无序“价格战”打破了这种产业平衡及发展优势。
无序“价格战”不仅降低了汽车制造业的盈利水平,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为4.3%,明显低于整体工业企业利润率的5.4%,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3.9%。同时,还可能引发恶性竞争,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安全,干扰行业创新投入,甚至导致偷工减料、虚假宣传等行为,损害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动化技术逐步成熟,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接近50%。智能化也开始爆发式增长,很多车企全面投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在此关键时期,维护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无序“价格战”虽能短期出清库存,但牺牲的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
为此,车企应理性看待库存问题,避免激进无序的价格战,坚持稳中求进。同时,应坚持新质生产力驱动发展,避免低质量与同质化竞争,保持创新投入的动力。此外,链主企业应发挥带头作用,构建相生共益的产业链生态,与上下游企业共享发展成果。监管方则应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制度,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导企业转向良性竞争和创新竞争。
远离恶性竞争,远离无序“价格战”,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的市场竞争无可厚非,但价值为先、质量为王、创新协同才是市场竞争的正道。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