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震荡区间突破条件与短期反弹基础分析
AI导读:
文章从历史角度讨论了A股市场向上突破震荡区间的条件,指出突破条件与牛市确立条件一致。同时,分析了短期A股反弹的基础,包括市场对宏观扰动的隔离墙效应、新消费赚钱效应扩散及科技成长反弹。此外,文章还对新消费及科技产业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示了相关风险。
一、从市场复盘角度讨论向上突破震荡区间的条件:历史上,熊市结束、牛市未立阶段,常会有一个震荡区间。向上突破此区间后,往往迎来牛市主升浪。因此,突破条件与牛市确立条件基本一致。我们持续提示,2025Q2-Q3 A股大概率仍处于震荡区间,静候天时地利人和,启动更大级别行情。
自924以来,A股指数中枢上台阶,确立了新的震荡区间。如何设定突破此震荡区间的条件?从历史复盘来看:2005年、2009年熊市结束后,市场直接进入牛市。而2010年后的A股,熊市结束后并未直接确立牛市,而是形成了较长时间的宽幅震荡区间,如2012年12月-2014年11月、2016年10月-2017年8月、2019年2月-2020年7月。2014年11月和2020年7月均为牛市确认时点。2017年8月后行情仅持续到2018年1月。若基本面与政策面配合,2017-18年行情或更强劲。但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资管新规影响,本轮行情未果。因此,一旦突破熊市结束后的震荡区间,牛市主升浪将至。突破条件与牛市确立条件一致。重申牛市“三块拼图”:1. 增量资金持续流入A股,资产管理行业做好准备。2. 基本面周期性+结构性改善。3. 牛市乐观预期。现阶段:1. 资产管理行业重回增量博弈,需赚钱效应累积。2. 基本面周期性改善(A股盈利能力向上拐点)2026年确认;科技“结构牛”需基础层突破,非一蹴而就;新消费景气,但不足以确认经济驱动力转向消费。3. “中国战略机遇期”乐观预期酝酿,需与其他因素共振。综上,2025Q2-Q3,A股大概率继续震荡,不宜轻言突破,静待时机。

二、短期A股反弹基于市场对宏观扰动设“隔离墙”,排除重大下行风险,市场积极寻求结构突破:新消费赚钱效应扩散,科技成长反弹。赚钱效应近高位,短期市场或休整。
6月2日报告《资本市场政策构建了A股对宏观扰动的“隔离墙”》指出,当前市场对宏观变化不敏感:1. 经济短期韧性难持续,下半年或回落。2. 稳增长新增布局和效果验证重要性下降。3. 资本市场政策构建A股宏观扰动隔离墙。发展资本市场是政策重点,宽货币与稳定资本市场关联。平准基金托底资本市场,管理舆情,形成支撑。因此,A股重大下行风险排除,为市场结构突破创造条件。本周新消费赚钱效应扩散,科技成长反弹,驱动A股反弹。但赚钱效应高位,短期市场或加剧波动。
三、新消费核心标的(珠宝钻石、IP潮玩、新零食饮品、美妆个护等龙头)景气持续,高估值框架维持。医药(CXO和创新药)和贵金属行情逻辑相似。但对消费扩散行情谨慎,赚钱效应扩散或为短期调整信号。A股中期重回结构牛,依赖科技产业突破。短期科技超跌反弹,中期未摆脱休整。6月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调整,或引发新一轮博弈。
新消费供给创造需求,是独立产业趋势,居民购买力释放方向。25Q2新消费行情扩散合理,基于基本面趋势定价。但需审慎看待消费扩散行情,赚钱效应扩散或为短期调整信号。中期观点不变:A股重回结构牛,依赖科技产业突破。短期科技反弹,未摆脱调整,静待产业趋势催化共识。新消费景气延续,但扩散阻力加大。短期看好医药和贵金属。
6月业绩比较基准调整,或引发新一轮博弈。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申万宏源)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