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占比争议再起,市场有效性回归助力量化发展
AI导读:
随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即将实施,投资者对量化交易的态度逐渐理性。近期有关量化交易在A股占比提升的讨论增多,但业内对此存在分歧。同时,市场有效性正在回归,公募量化也获得长足发展,量化交易未来仍大有可为。
距离《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还有一个月,投资者正逐步用理性、客观的眼光看待量化交易。近期,有关量化交易在A股占比提升的讨论明显增多,有观点认为当前量化交易占比接近四成。
“市场流动性好转、情绪回暖的背景下,今年量化交易频率有所提升,量化募集产品增加,行业预估当前量化交易全市场占比近四成。”某量化私募的长期观察人士指出。但“量化交易占比四成”的说法并未得到头部量化机构的认同。
业内认为,随着7月7日量化新规落地实施,今年将成为量化基金进入精细化、制度化监管元年。同时,程序化交易、计算机辅助占比逐渐提升,公私募量化规模扩容,量化交易也正得到更多投资者的认可。
程序化交易占比提升成共识,量化交易占比尚无定论
量化交易在A股中占比向来备受关注,但这一数据因统计方案、市场环境而异。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国内程序化交易占比由2020年的20%上升至34%,高频交易占比由10%上升至21%。境外成熟市场中,程序化交易占比在50%以上。
业内认为,随着国内信息技术水平提升及与国际接轨步伐加快,程序化交易占比提升是必然。券商、险资等机构基本实现计算机辅助下单,程序化交易在市场占比提升或已接近境外成熟市场水平。
然而,业内对量化交易占比是否增加存在明显分歧。有观点认为,市场流动性好转、情绪回暖,量化交易占比有所提升。但换手率提升、资金增多意味着量化交易在A股中交易占比提升的说法并未得到量化私募人士、券商相关研究人员的认可。
公募量化近年来也获得长足发展,规模持续增加。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募量化基金总规模达2952亿元,其中指数增强产品占主导地位。但受制于公募不能做反向交易等规则,公募量化换手率普遍较低,量化交易占比或许没有较高提升。
多个因素或限制量化交易占比提升
量化私募人士指出,量化交易与程序化交易有区别,量化交易范围比程序化交易小得多。随着市场回暖,参与资金整体增加,量化交易占比不会有太高提升。此外,高频交易在降频,量化新规对高频交易实施差异化管理,这也限制了量化交易占比的提升。
市场有效性恢复,公私募量化仍大有可为
当前,市场对量化的风评有所好转,市场有效性正在回归。弘尚资产指出,过去几年市场有效性大幅降低,但今年以来主观策略产品的整体表现开始不逊色于量化产品,背后的原因是市场有效性的提升。私募、公募量化在今年均有明显的布局举措,公募指增产品迎来井喷式发展。
业内指出,指增产品大行其道与中小基金公司寻求差异化发展密不可分。在主动权益元气尚未完全恢复、ETF赛道过卷、公募考核新规等背景之下,指数增强赛道的开辟成为中小基金公司的共识。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