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询价转让升温 助力股东有序退出
AI导读:
上市公司询价转让热度提升,今年5月以来已有40家A股公司披露进展公告。询价转让成为股东退出重要渠道,平均八五折成交,机构参与度提高。减持新规后,二级市场减持规模大幅下降,增持热情显著提升。
上市公司询价转让正迅速升温。
据e公司记者统计,今年5月以来已有40家A股公司披露询价转让进展公告,占全年披露公司总数的70.2%。今年上半年启动询价转让程序的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60家,相当于2024年全年水平的85%,询价转让正成为上市公司股东退出的重要渠道,帮助早期投资人和长期投资者实现有序“接力”。
询价转让热度提升,平均八五折成交
询价转让是上市公司股东通过向特定机构投资者以非公开询价的方式转让股份的减持机制。自2020年8月询价转让制度在科创板试点以来,共有144家A股公司公告实施了超200次询价转让,以转让价计,累计转让市值超过830亿元。
按照规定,询价转让股份的比例不低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且没有上限限制,允许多方共同转让或受让,这对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基金的退出尤为有利。锁定期方面,通过询价转让受让的股份在6个月内不得转让,有助于减小对二级市场股价的冲击,引入长期投资者。
今年4月,询价转让正式落地创业板,已有迈为股份、胜宏科技等17家创业板公司股东披露拟通过询价转让实施减持计划。询价转让活跃度提升的同时,转让价格的折扣力度也不断增大,近两个月内披露的41例询价转让中,转让价格相对于首次公告日收盘价的平均折价率为85.67%。
从发起询价转让的标的来看,半导体、新能源、医药生物等新兴产业的公司占比较高。以2025年实施询价转让的上市公司为例,近四成公司市值超过百亿元。
机构参与度提高
从报价机构数量来看,金融机构参与询价转让的热情不断高涨。2025年询价转让的平均报价机构数上升至15.58家,对于近两个月询价转让的公司,这一数字进一步上升至16.33家,平均有效认购倍数2.08倍。
相比于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减持方式,询价转让通过证券公司协助进行询价定价,提高了定价的专业性和公允性。从股份受让方来看,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QFII等机构对询价转让参与度较高。
壹通数字技术首席公共官罗富国认为,询价转让具有诸多吸引力。首先,询价转让的折扣底价较高,且单次转让份额大,可较快完成建仓。其次,询价转让的受让方主要是具有较强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有助于优化上市公司的投资者结构。
减持新规后,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减持规模大幅下降
2024年5月24日,证监会发布“史上最严减持新规”,进一步规范了股市生态。2024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数量明显减少,A股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累计减持金额1412亿元,同比减少65%。
减持数量减少的同时,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增持热情显著提升,上半年共430家公司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实施增持,合计增持金额471.71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58.68%。2024年10月起创设的增持回购贷款为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和增持提供了资金支持。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