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过去两周,国内股票ETF成交额快速放大,千亿资金接连“抄底”,尤其是五只大盘宽基ETF获投资者追捧。业内人士认为,国内ETF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新兴行业和主题ETF将成为投资者参与结构性机会的重要工具。

过去两周,国内股票ETF市场异常活跃,成交额迅速攀升,千亿级别的资金纷纷涌入,特别是五只大盘宽基ETF备受投资者青睐。在此期间,一批规模庞大的ETF产品应运而生,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更是迅速突破1500亿元大关,800亿元和500亿元级别的ETF阵营也持续扩大。

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入,各大基金公司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得ETF者赢天下”的理念在业内愈发深入人心。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内ETF的总规模已经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指数基金的发展潜力巨大,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股票ETF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具体数据显示,新年第一周(1月2日至1月5日),A股ETF合计成交额约为1933.61亿元;第二周(1月8日至1月12日)则攀升至2255.03亿元;而到了第三周(1月15日至1月19日)和第四周(1月22日至1月26日),成交额更是急剧放大,分别达到了3047.08亿元和3219.11亿元。在沪深300ETF的带领下,巨额资金纷纷借道ETF进行“抄底”,相关大盘宽基ETF的买入金额超过了千亿元。

据统计,1月15日至29日期间,大资金集体买入了4只沪深300ETF和1只上证50ETF,其中易方达沪深300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和华夏上证50ETF的净流入额分别达到了353.21亿元、340.04亿元、243.68亿元、211.74亿元和182.59亿元。短短两周内,这五只基金合计净流入资金额高达1331.26亿元。

此外,创业板ETF、红利ETF等也获得了资金的青睐,净流入额均超过5亿元。同时,人工智能ETF、光伏ETF、新能源ETF和中国国企ETF等资金净流入额也超过了1亿元。整体来看,1月15日至29日期间,共有约1434.03亿元资金借道ETF流入市场,其中A股ETF被买入约1315.67亿元,跨境ETF净流入约118.36亿元。

从历史数据来看,资金大幅抄底宽基ETF往往意味着市场即将迎来反转。华夏基金表示,近一个月以来,华夏沪深300ETF的净流入额超过了200亿元,产品份额规模已是2023年初的2.7倍。回顾历史,2018年8月31日至2019年1月30日期间,资金也曾加速流入该沪深300ETF,期间产品份额涨超50%,而沪深300指数也从2018年底的低点2935点一路上涨至2021年初的5930点,实现了翻倍。

招商证券认为,ETF持续净流入为A股贡献了主力增量资金,中长期资金出手布局ETF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有助于短期市场情绪的修复和风险偏好的改善。预计随着A股市场的转好,在企业盈利分化加大和结构性行情下,新兴行业和主题ETF将成为投资者参与结构性机会的重要工具。

华南一位指数基金经理表示,在市场大跌时,很多投资者都有布局需求,但用个股参与存在较大风险,用主动基金布局又面临持仓的不确定性和效率问题。因此,用ETF参与是便捷度、效率和不确定性综合起来相对较优的选择。随着近年来国内ETF市场的发展成熟,个人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也越来越成为配置宽基ETF的主要力量。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ETF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工银瑞信基金李锐敏表示,国内指数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增量资金的投资需求更加多元化。尽管市场中现有指数产品已较为丰富且细分,但持续创新空间依然广阔。同时,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监谭弘翔也指出,目前ETF领域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但这些问题未来都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尤其是ETF投资者的群体规模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