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7月29日,沪指重返3600点上方,创业板指大涨近2%。创新药板块成为市场主要方向,券商普遍看好其长期投资价值,认为创新药产业将迎来持续发展。


  7月29日,沪指午后震荡拉升,重返3600点上方,创业板指大涨近2%续创年内新高。

  行业板块涨多跌少,医疗服务、钢铁行业、化学制药、生物制品、船舶制造、半导体板块涨幅居前,保险银行、农牧饲渔、石油行业跌幅居前。

  为落实《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近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第四场,1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结合自身专业、行业特点,聚焦创新药研发现状、难点、发展方向等深入交流,并提出意见建议。

  华安证券表示,创新药板块持续发酵,成为市场主要方向之一,创新药、创新器械、AI医疗等细分领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中信建投指出,中国创新药近年来逐步进入全球视野,BD授权金额及数量持续攀升,全球影响力迅速扩大;江海证券认为,创新药的商业化路径更加通畅,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华安证券:医药板块有望迎来持续修复机会

  医疗器械的高值耗材由于一直被集采压制股价低位徘徊,政策定调后,市场重新关注低位的医疗器械和IVD板块,人工晶体、镜下耗材、骨科、神经外科等细分方向受到资金青睐。此外,创新药板块持续发酵,成为市场主要方向之一,创新药、创新器械、AI医疗等细分领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随着政策优化逐步落地,医药板块有望迎来持续修复机会。

  中信建投:中国创新药全球影响力迅速扩大

  中国创新药近年来逐步进入全球视野,BD授权金额及数量持续攀升,全球影响力迅速扩大。伴随着临床数据的驱动以及持续强化的BD预期的催化,创新药板块在25H1迎来一轮估值的修复,越来越多中国资产的全球价值开始获得认同。

  江海证券:我国医药产业由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进程加速

  医保局明确“新药不集采、集采非新药”的核心原则,为创新药产业提供了清晰的政策边界,极大增强了企业研发投入的信心。这一政策导向将推动创新药从“政策扰动期”迈向“规则明确期”,加速我国医药产业由仿制药向创新药的转型进程。与此同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与集采政策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缩短创新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周期,提升市场渗透率。随着集采节省资金的80%用于支持创新药支付,创新药的商业化路径更加通畅,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中泰证券:持续看好医保腾笼换鸟支持创新药发展

  集采规则的调整使得集采回归理性竞争,企业赚取合理利润空间,这一产业趋势中,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优势将更为突出。此外,2018年以来,医保局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10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累计成功采购435种药品。减轻群众在仿制药上的费用负担的同时,医保基金腾出费用空间、也为创新药支付创造更有利条件,持续看好医保腾笼换鸟支持创新药发展。

  光大证券:关注创新药高质量、低估值公司价值投资机会

  考虑到部分创新药公司BD交易持续催化、细分赛道及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公司或有积极变化,应当积极关注板块高质量标的、增加板块配置。细分子板块内的部分优质企业的股价下行风险有限,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建议关注板块高质量、低估值公司的价值投资机会。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