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最近两个月A股拟易主公司数量激增,民营上市公司占比超八成。PE机构成重要推手,为经营困境企业打开重组转型之门。停牌前股价异动与“分仓式减持”设计凸显监管重要性。

最近两个月A股拟易主公司数量

  7月下旬,海伦钢琴亮出“易主”方案。“钢琴教父”陈海伦拟将海伦钢琴的控制权拱手让人,这对公司创始人来说,可谓是创业时代的悄然落幕。

  海伦钢琴并非孤例。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6月有17家A股公司公告易主,7月又添19家,而5月仅有8家。最近两个月的易主案例数量远超去年同期。在6月和7月易主的36家公司中,民企有31家,占比达86%。这场由代际更迭、监管松绑、资本逐利共同催生的A股易主潮,折射出民营经济转型的阵痛与资本市场的活力。

  不少上市民企筹划易主

  梳理这些筹划易主公司可见,超八成是民营上市公司,市值大多在20亿元至50亿元区间,体量不大不小,却陷入经营困难。翻阅近年财报,“增收不增利”、核心业务持续萎缩成为这些公司的共同特征。

  掌舵者的年龄也是不少上市民企易主的重要原因。统计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普遍迈过60岁的门槛。“当子女无意或无力接班,而企业又看不到重振的清晰路径,‘退位让贤’便成为现实,甚至是不得不作出的选择。”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全开明对记者表示。

  以海伦钢琴为例,拟离场的公司创始人陈海伦出生于1955年,已70岁高龄。受钢琴市场萎缩影响,公司营收自2019年达峰后持续下滑,进入2025年,公司业绩仍然未有起色。

  产业与资本复杂共舞

  记者统计发现,与此前大多为产业资本接盘不同,今年以来A股公司易主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产业巨头出手收购的案例不多,收购方多为那些手握重金的股权投资机构。当前市场环境下,干净的“壳资源”议价能力不低。

  监管风向的转变为PE机构收购A股公司铺平了道路。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政策层面明确放宽了对股权投资机构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限制。2024年9月24日出台的“并购六条”,明确支持私募投资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

  “从逻辑上说,PE机构并购上市公司或可以打造一个产业闭环。”谷天堂董事长鲍钺对记者说,“我们投资培育的优质项目,现在可以通过装入控股的上市公司平台实现更顺畅的退出和价值放大。”

  今年,鲍钺出任上市公司展鹏科技董事长。此前,硅谷天堂已经入主展鹏科技,并帮助公司进行了一次资产并购。

  停牌前股价躁动与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公司在发布易主公告停牌前,股价已现明显异动。比如,在海伦钢琴停牌前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大涨11.97%;山科智能筹划易主停牌前的7月7日,公司股价强势涨停。

  市场资深人士、天相投资创始人林义相表示:“股价在停牌前明显异动,是存在涉嫌内幕信息泄露与内幕交易的明显信号。”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交易架构设计背后潜藏的“减持”玄机。

  这场由代际更迭、监管松绑、资本逐利共同催生的A股易主潮,PE机构成为重要推手,为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打开了重组转型之门。停牌前股价的诡异波动与精巧的“分仓式减持”设计,提示着规则与执行的关键意义。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