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民营企业座谈会为下一阶段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是稳预期强信心的重要抓手,民营经济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政府加强政策措施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形成社会信心增强、基本面改善、创新活力迸发的良性循环。

  民营企业座谈会17日在京举行,明确了下一阶段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前景广阔。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经济转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稳预期、强信心。尽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关税摩擦升级,地缘冲突风险加剧,给经济发展带来挑战,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宏观调控政策因势调整,力度加码,合力凝聚,经济发展信心持续增强。DeepSeek的备受关注,也引发了境内外资管机构对中国科技创新潜力、科技股估值的再认识,成为预期改善、信心增强的有力例证。

  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是稳预期、强信心的重要抓手。面对科技领域的全球竞争,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金融体系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创业创新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兴创业创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民营经济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激发创新活力、稳预期强信心的关键。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不敢投等问题,有关部门从加强法治保障、推进简政放权、建设统一大市场等多方面落实政策,助力解决企业运营困难。据统计,2024年民营企业投资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创新活力的释放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家精神,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增强社会干事创业的活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晴雨表”。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等措施,体现了政府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重视。相信随着政策效应的释放和累积,将形成社会信心增强、基本面改善、创新活力迸发的良性循环。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