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十年A股市场多次上演哑铃型配置行情,呈现“两端发力、中间平淡”特征,从金融地产与TMT双轮驱动,到中特估与AI的分化演绎,哑铃两端随经济周期与产业趋势动态切换,成为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有效生存策略。

01

A股多次上演哑铃型配置行情

近十年A股市场多次上演哑铃型配置行情,成为资金穿越波动的重要选择。这类行情呈现“两端发力、中间平淡”特征:一端紧握高股息、低波动,一端追逐高景气、强成长。从2014年的金融地产与TMT双轮驱动,到2023年中特估与AI的分化演绎,哑铃两端随经济周期与产业趋势动态切换,始终保持“防御+进攻”的核心逻辑,成为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有效生存策略。

02

2014-2015:传统引擎与数字星火

2014-2015年的哑铃行情带着旧动能烙印。彼时经济转型初期,传统产业仍担纲增长主力,金融地产、一带一路相关基建板块构成防御端;移动互联网浪潮初起,智能手机普及催生APP经济爆发,TMT板块成为成长端代表。这轮哑铃策略行情本质是流动性驱动下对传统增长瓶颈与新兴动能潜力的同步押注,上证指数与创业板指均录得翻倍涨幅。

03

2019-2020:消费科技“类哑铃”

2019-2020年的类哑铃结构转向消费与科技双线并行。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食品饮料等必选消费成为资金避险港湾;科技自主可控需求上升,5G建设加速、半导体国产替代推进,叠加新能源赛道崛起,硬科技板块形成成长端合力。宽松流动性下,消费与科技板块年度最大涨幅均超60%。

04

2021-2022:能源领域的新旧博弈

2021-2022年的哑铃两端聚焦能源领域的新旧博弈。全球能源供应紧张叠加“双碳”转型深化,煤炭股因短期紧缺与高分红逆势上扬,成为防御端硬核选择;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赛道则在政策支持下维持高景气。煤炭与新能源板块阶段性涨幅均领先市场。

05

2023:中特估与AI浪潮的分化演绎

2023年的哑铃行情呈现分化加剧特征,中特估与AI成为核心线索。经济弱复苏背景下,低估值、高股息的中特估板块受资金追捧,构成防御端主力;生成式AI技术突破引发产业革命预期,TMT板块成为成长端绝对主线。中特估指数与计算机板块最大涨幅均超30%,哑铃两端的收益差随资金轮动呈现周期性变化。

06

2024至今:红利、科技交替缩圈

2024年至今,哑铃型配置呈现“两端缩圈”新特征。利率持续低位运行,红利风格内部向高确定性的银行板块集中,银行板块持续跑赢,成为防御端压舱石;成长端则从泛科技向细分赛道收缩,资金更倾向于市值下沉的小微盘科技股。这种行情结构反映出资金在经济弱现实下向确定性“缩圈”。

07

天时地利:哑铃有效的土壤

哑铃型策略的有效性对应特定市场环境。经济偏弱且产业更迭加速时,哑铃策略优势凸显。经济景气回落期,高股息红利资产成避风港;科技成长与总量经济关联较弱,产业趋势主导其表现。宽货币为成长股“点火”,信用扩张不畅则强化红利股的“现金堡垒”地位。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哑铃型配置策略,穿越周期的平衡术)

(责任编辑: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