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8月13日,算力板块全面爆发,AI芯片、AI服务器、光模块、液冷技术等硬件端表现抢眼。英伟达对华销售政策松动、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等因素驱动行情。液冷技术成为关键环节,相关概念股受资金追捧。国产算力产业链持续突破,机构对头部企业业绩乐观。

延续昨日(8月12日)涨势,算力板块于2025年8月13日全面爆发,成为A股市场最亮眼的投资主线之一。其中,以AI芯片、AI服务器、光模块、液冷技术为代表的硬件端表现尤为抢眼,多只千亿市值股票齐创新高,包括寒武纪、工业富联以及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等。

记者注意到,英伟达对华销售政策松动、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全球AI大模型密集发布带来的算力需求激增以及国产算力产业链的持续突破,成为此轮行情背后的主要驱动因素。

算力板块风回

记者注意到,8月以来,市场对算力板块多个分支的炒作力度明显提升。尤其是在8月13日盘中,芯片公司“寒王”寒武纪股价盘中创868元新高,截至收盘报860元/股,总市值3598亿元。尽管寒武纪于昨晚对“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收入预测、新产品情况、送样及潜在客户、供应链等相关信息”进行辟谣,但并未浇灭投资者热情。

在服务器领域,工业富联以涨停姿态续创历史新高,收盘报43.68元/股,单日成交额突破100亿元,总市值站上8675亿元,彰显市场对AI服务器龙头的强烈追捧。

光模块领域同样表现亮眼,“易中天”组合——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集体大涨,其中新易盛单日飙升15.55%至236.56元/股,中际旭创上涨11.66%至252元/股,天孚通信涨幅达9.69%。

算力租赁概念在盘中亦呈现强劲反弹,杭钢股份涨停,并行科技大涨11.62%,优刻得、鸿博股份、浙文互联等相关个股收涨。分析人士指出,随着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需求的爆发式增长,算力资源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拥有稳定算力供给的企业价值获得重估。在此背景下,算力租赁商业模式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液冷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关键环节,相关概念股同样迎来资金热烈追捧。其中,南方泵业、永贵电器、鼎通科技、方盛股份、欧陆通均涨超12%,金田股份、飞龙股份、淳中科技、兴瑞科技、大元泵业、中国长城等多股涨停。

液冷板块的强势表现源于多重利好:一方面,业内预计英伟达GB300芯片功耗达到1400W,传统风冷技术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液冷成为必选项;另一方面,全球云厂商资本开支暴增直接转化为液冷设备的订单放量。

液冷并非新鲜概念,本月得到资金追捧,主要源于其应用的确定性大幅增加。国金证券指出,伴随GB200、GB300服务器大规模出货,液冷需求提升,奇鋐、富世达、双鸿等台厂送样液冷板等产品,推高液冷板块情绪。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数据中心对于冷却系统的应用趋势日趋明晰,从此前风冷为主转向以液冷为主。该种趋势从英伟达GB200机柜的出货量逐步提升便已经开始,英伟达GB200机柜以其在CPU/GPU/Switch芯片上冷板式液冷的设计开启了液冷新时代。此外,2025年3月发布的GB300机架架构也采用冷板式液冷为主。

中研网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元,中国占比达35%,预计2025年将超200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算力板块多个细分赛道增长背后,是算力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随着AI芯片功耗的持续攀升和全球能效管控趋严,算力基础设施正加速向高能效方向演进,液冷技术、CPO、先进封装等创新方案迎来黄金发展期。

四大因素驱动

近期,英伟达对华销售政策松动、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全球AI大模型密集发布带来的算力需求激增以及国产算力产业链的持续突破,成为算力产业链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

因素一,英伟达对华销售政策疑出现松动迹象,为算力产业链注入强心针。8月13日盘中,市场传出英伟达可能获得向中国销售AI芯片的许可,这一消息直接刺激英伟达概念股集体走强。

因素二,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的爆发式增长,支撑算力需求。此前多家海外科技巨头公布上半年业绩后,资本开支指引均超预期,促使市场对AI算力硬件需求预期走高。

据浙商证券跟踪研究,2025年上半年度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资本开支总计为1593.84亿美元(不含融资租赁),同比大涨24.4%。且二季度环比增长明显,超市场预期,反映出各大厂商在AI基础设施扩张上的持续投入意愿。

因素三,全球AI大模型的密集发布,持续推高算力需求。8月以来,全球AI领域出现重大进展:北京时间8月8日,OpenAI发布了其最新版本领先大模型GPT-5,该模型大幅降低了单位算力成本,API调用价格与Gemini2.5Pro实现对标;Google/Anthropic等厂商也带来模型小幅更新。此外,市场还传言深度求索(Deepseek)的DeepSeek-R2可能在本月发布(尽管公司人士已否认这一时间表)。

中金公司指出,大模型行业领军者正通过技术迭代及客户黏性,使得追赶者不得不进行“算力抢筹”来避免被时代淘汰。北美模型更新迭代+推理应用落地已在当下模型代际上实现初步闭环,算力在后GPT-5时代依然为“硬通货”。

因素四,国产算力产业链的突破性进展。国内算力企业加速技术攻关,已在多个环节实现突破。华为即将发布的AISSD技术引发市场关注,该技术通过将多级KV-Cache缓存数据持久化保存至SSD,显著降低AI推理对HBM技术的依赖,据称可降低推理时延78%,提升单卡吞吐量67%。

在液冷领域,国内公司英维克、申菱环境已实现冷板、CDU等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部分产品进入英伟达、华为供应链。

在此背景下,机构对板块头部企业业绩走势较为乐观。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光模块与CPO、PCB、液冷、缆高速连接、AI芯片、数据电源等算力硬件六大细分方向中,机构预测多只百亿以上市值个股今年业绩将高增长,其中华丰科技净利润预计增长1479%,海兰信预计增长897%,科泰电源预计增长685%,仕佳光子、永鼎股份、宏和科技等预计分别增长569%、489%、457%。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