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上半年沪市公司营收24.68万亿,净利润2.39万亿。新兴产业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成业绩新引擎,消费行业成增长支撑。ETF产品扩容,科创板投资热度升温,并购重组活跃。

  今年上半年,沪市“成绩单”出炉,消费和科技行业业绩成为重要支撑,股市业绩增长显著。2025年上半年,沪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同比微降1.3%;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扣非后净利润2.29万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0.1%,业绩增长态势明显。

  从业绩增长的贡献度看,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轨交设备等新兴产业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6.5%,其中集成电路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4%、57%;消费方面,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行业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2%,成为消费行业增长亮点。

  中期分红再创新高。上半年408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现金分红总额达5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4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投资者回报显著提升。

  从投资端来看,ETF产品扩容增量,增量资金借道ETF加速入市。截至8月底,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境内占比超七成。其中,科创板已上市ETF共93只,总规模达2876亿元,科创板投资热度持续升温。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渐成业绩新引擎

  “随着增量政策效应加力释放,消费筑基、科技引领的增长动能日渐清晰。”上交所称。从业绩增长的贡献度看,制造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7.1%,增长值占剔除非银金融后的整体比重分别为78%、50%。近五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比重从39%增长至49%,利润占比从33%增长至50%,新兴产业崛起趋势明显。

  新兴产业中,沪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逐步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其中,集成电路公司已增长至138家,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等全环节产业链,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2466.75亿元,净利润合计189.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7%。生物医药企业合计营收2511.09亿元,净利润318.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4%,创新药企业上半年共推进17款1类新药国内获批上市,完成20单出海BD交易,潜在交易总金额超264亿美元,生物医药创新成果丰硕。

  消费行业也成为业绩增长的一大支撑。汽车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广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近30%,赛力斯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1%,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超17万辆。家电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旅游景区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8%,消费行业复苏态势强劲。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极。沪市钢铁、机械设备等行业以技术创新突破“内卷式”困局,向高附加值领域跃升,净利润同比增长235%、21%,传统产业转型成效显著。

  研发投入呈现增势。实体企业研发投入合计4326亿元,同比增长1%;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总额841亿元,同比增长6%,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3%,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研发投入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外贸出口情况也日益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上半年,830余家沪市制造业公司合计实现海外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民营企业海外收入规模突破7400亿元,同比增长6%,贡献全部海外收入近七成,已成创新出海主力军,外贸出口展现新活力。

  新增资产重组单数同增23%,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

  除了内生发展之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跃度也不断提升。2025年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378家次,同比增长23%,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55家次,同比增长224%,合计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一批创新示范性案例相继落地,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交易完成,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通过注册,恒力重工注入松发股份完成交割。千亿级交易持续涌现,中国神华收购控股股东旗下煤炭电力资产;沪杭甬发行吸并镇洋发展,通过并购回A,并购重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产业并购和股东注资持续发力,内蒙华电收购股东风电资产,拓展绿电领域;中盐化工收购内蒙大型天然碱矿。跨境并购案例也较多,瀚蓝环境私有化港股公司粤丰环保已交割,至正股份跨境换股收购AAMI过会,新奥股份拟发行H股私有化新奥能源持续推进,跨境并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科创板八条”“1+6”改革措施也渐次落地。“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新增产业并购超130单,已披露交易金额超400亿元。其中,44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交易数量超过“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各年之和的2倍,改革措施激发市场活力。

  科创板“1+6”政策发布以来,新增受理15家企业IPO申请,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业;在适用第五套标准方面,1家企业获得受理,2家前期已申报企业获得注册生效。与此同时,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7.79%,净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科创板企业成长态势良好。

  增量资金借道ETF加速入市

  截至8月底,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境内占比超七成,5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元。其中,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债券ETF规模约4500亿元。今年以来,沪市ETF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沪深300、中证A500、上证180ETF等重要宽基ETF成为机构投资者重要的长期配置工具,ETF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同时,沪市ETF产品也加速提质扩容。上半年,新上市ETF共96只,募集规模合计788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50只宽基ETF上市,包含16只科创综指ETF,规模合计近200亿元;8只上证180ETF上市,规模合计超220亿元;首批中证A500增强ETF、科创综指增强ETF等,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选择更加丰富,ETF产品丰富满足投资需求。

  科创板已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今年以来,科创板共推出科创综指、科创民企等7条指数,指数总数已达32条。截至8月底,科创板已上市ETF共93只,总规模达2876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8%。中长期投资者对科创板ETF的配置力度大幅提升,截至6月底合计配置规模已超400亿元,科创板投资价值凸显。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