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股市投资者在市场上涨时踏空的痛苦与应对策略,分析专业投资者踏空的原因,包括对市场走强缺乏信心及研究准备不足。同时,强调正确认知市场调整的重要性,指出调整形态多样,不应仅拘泥于指数下跌。最后,提出在强势行情中踏空后的投资策略。

  “行情来了,却没赚到钱。”这是近期很多股市投资者内心无奈的独白。在市场上涨时踏空带来的痛苦比在市场下跌时出现亏损更为强烈,这是“损失厌恶”的典型表现——投资者更痛苦于“本可赚到却未赚到”的心理损失。不仅如此,踏空者需要面对困难的抉择:指数相对阶段低位有了不小的涨幅,不买,怕市场继续上涨;买,又怕追高被套。如何应对踏空这一课题,是专业投资者的一门必修课。

成熟的投资者,往往不是那些永远精准预测市场的人,而是懂得如何在不确定性中调整心态、在情绪漩涡中保持清醒的人。“在早期投资生涯中,我也曾经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过。”中欧瑞博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吴伟志坦言,“所幸我们已彻底解决了这道难题,不会再陷入类似的困境之中。”当行情来了,为何会踏空?踏空后又该如何应对?吴伟志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专访,围绕股市投资者关心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投资者为何会踏空

  中国证券报:近期,中国资本市场表现亮眼,但仍有部分投资者甚至是专业投资者没有获得与市场同步的收益。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踏空是一种什么感觉?

  吴伟志:对于持续专注于股市的专业与准专业投资者来说,踏空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眼见别人纷纷赚了钱,有些还赚了大钱,而自己却踏空了,这种痛苦甚至比在弱势行情中亏钱还要难受。因为当市场走弱,大家普遍都亏钱,痛苦是共担的;但在强势行情里,“别人都在赚钱,而我却没赚到”,这种挫败感和心理落差特别强烈。

  在我投资生涯的早期,这种情况不止一次上演过,的确非常“虐心”。所幸我们已彻底解决了这道难题,不会再陷入类似的困境之中。

  中国证券报:业余投资者平时主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对股市行情无法做到持续跟踪,踏空比较正常。专业投资者为什么会踏空?

  吴伟志:专业投资者踏空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可能是其中两点。原因一,对市场走强缺乏信心。股市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其周期性,强势和弱势行情会交替出现、周而复始,这也是中欧瑞博提出“四季理论”的根基。由于对市场走强缺乏信心,投资者面对市场初期的上涨,自然认为只是反弹,不敢参与。等到越来越多的股票持续上涨,市场上涨高度远超自身预期时,才猛然惊觉,自己已经踏空了。

  原因二,没有在个股或行业上做好充分的研究准备,缺乏“根据地”。例如,优质创新药公司有哪几家?人工智能(AI)各个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是谁?化工行业中哪几家公司更有竞争力?最值得投资的黄金是哪几只?当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根据地”,那整个研究团队的“根据地”空间就会十分充裕,任尔驰骋。早年屡次踏空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踏空了,除了对市场走强的信心回归偏慢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提前做好研究储备,没有“根据地”。

  正确认知市场调整

  中国证券报:踏空后,要把握市场调整时的“上车”机会,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如何正确认知市场调整?

  吴伟志:投资者对市场调整的认知要更加全面。何为市场调整?多数人的理解是宽基指数出现较大幅度下跌。但是,在不同级别的行情中,调整的形态是丰富的,不是仅此一种。比如,风格轮动也是市场调整的重要方式。宽基指数由所有行业组成,在强势行情初期的上涨中,往往不是全面普涨,而是少数基本面最优秀、投资者共识最先形成的行业或板块,率先成为领涨先锋。

  投资者还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对宽基指数感兴趣,还是对市场中某些行业的公司感兴趣?多年的投资经验告诉我,投资者关心和想买的股票,与宽基指数的表现未必完全同步。因此,投资者等待的调整,或许不能完全等同于宽基指数的下跌。调整还有更多的存在形态,比如日内大幅换手震荡、风格轮动等都属于调整的形式。

  等待调整还是拥抱估值洼地

  中国证券报:在强势行情中踏空后,是勇敢买入处于风口位置的行业优质标的,还是积极拥抱估值洼地,抑或空仓等待调整?

  吴伟志:前两种路径看似大相径庭,但是本质上,共同点大于差异点。共同点是积极买入,差异点是有人“中流击水”,有人“守株待兔”。投资没有百分百正确的事。空仓等待调整,却是强势行情中最不可取的策略。所谓别的作物,即可以在农田播种的一些晚季节品种,正是股市里的估值洼地。那些最有共识的优质成长品种先涨,是形成全面大行情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特征。当市场开始百花齐放的时候,我们要相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四季,野百合也会有春天!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