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前A股走势分析:持股还是持币过节?
AI导读:
国庆长假前,A股投资者面临持股还是持币过节的抉择。去年此时A股迎来史诗级行情,今年市场则稍显平淡。机构研报显示,节后表现或与节前反向,可持股过节。投资者需关注市场动态,理性分析,谨慎决策。
一年一度的国庆长假即将开启。与往年略有不同,今年中秋节刚好在国庆长假内,因此两大节日合并统休8日。A股节前仅剩9月29日、30日两个交易日,投资者也面临灵魂拷问:持股还是持币过节?A股市场动态成为投资决策关键。
去年此时,A股正迎来史诗级的“924”行情,市场涨势昂扬,国庆假期前5个交易日(9月24日~9月30日),上证指数合计涨21.37%,彼时的市场焦点在于,在短期的大幅上涨中,何时最适合获利了结?今年市场环境不同,决策需更谨慎。
相对而言,今年市场则稍显平淡,9月24日~26日,上证指数合计仅涨0.16%。但另一方面,科创50、中证500指数仍在冲高,市场呈现分化态势。有机构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资金意向出现分叉口时,投资者也将面临新的选择,需关注市场动态。
机构:节后表现或与节前反向,可持股过节
近日,多家券商研究所发布研报,对过去A股国庆假期前后的行情变化进行梳理,寻找异同点。研报显示,历史数据或可为当前决策提供参考。
华金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2010年以来的15次国庆长假前后,有10次国庆假期结束后,上证指数在5个交易日内上涨;有12次节后表现和节前反向,即节前5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上涨(或下跌),则节后5个交易日内上证下跌(或上涨)。这一规律或可助投资者判断市场趋势。
基于历史统计规律,华金证券表示,近期A股表现偏震荡,9月22日~26日期间,上证综指仅小幅上涨0.21个百分点,节前最后2个交易日内仍大概率维持震荡趋势,节后可能表现偏强。综上,针对“持股还是持币”的问题,华金证券的结论是,A股短期可能继续震荡,假期期间风险有限,可持股过节,把握市场机会。
9月28日,一名私募机构投资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决定的是持股过节,但也会根据明后两天的盘面情况来做最终决策,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方正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近十年(2015年~2024年)国庆假期前后A股市场的表现情况,从宽基指数看,主要股指节后的表现普遍好于节前。这一发现或可为投资者提供新的视角。
例如,上证指数近十年在国庆节前1个交易日、5个交易日的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0.06%、-1.45%,节后分别为0.72%、1.41%;创业板指数在国庆节前1个交易日、5个交易日的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0.56%、0.47%,节后分别为0.59%、2.61%。数据显示节后市场或有更好表现。
从行业指数看,申万一级行业在假期后短期同样多数收涨。其中计算机、美容护理、环保、医药生物、汽车行业节后5个交易日累计涨跌幅中位数分别为3.83%、3.74%、3.60%、3.41%、3.38%,表现较为亮眼。投资者可关注这些行业动态。
去年有部分投资者节后卖出,今年怎么选?
回顾去年国庆假期前后的行情,A股市场的短期表现堪称“过山车”。去年9月24日~30日,上证指数出现“五连阳”,区间涨幅达21.37%。彼时市场的焦点在于,是否要在节前获利了结,还是持有至节后。今年市场环境不同,投资者需重新评估。
2024年10月8日~14日的5个连续交易日,上证指数分别实现日涨幅4.59%、-6.62%、1.32%、-2.55%、2.07%,资金进行激烈博弈。市场也现巨量成交额,节后5个交易日,A股市场分别实现总交易额3.48万亿元、2.97万亿元、2.16万亿元、1.59万亿元、1.64万亿元。同时,主力净流入额均为负,5日合计净流出5077.63亿元。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需谨慎决策。
彼时的市场表现,就已展现了部分A股投资者的选择,即节后短期内集中卖出。今年市场环境不同,投资者或需调整策略。
一名身在广州的个人投资者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去年大部分仓位是在节后的10月8日进行抛售,节前抛售的都是小仓位为主,但今年过节选择持有,暂不打算卖掉。投资者策略调整,反映市场变化。
从市场走势来看,本轮国庆假期前,A股已经迎来小幅的回调,并未出现与去年相似的行情。根据Wind数据,9月以来上证指数合计跌幅达0.77%。市场回调,投资者需关注后续走势。
不过另一方面,科创50、中证500指数不断冲高,双双创下2022年以来的高点。根据Wind数据,9月至今科创50指数合计涨8.16%、中证500指数合计涨2.80%。市场分化,投资者需把握机会。
某券商分公司财富管理部总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9月18日,沪指最高触达3899.96点时,市场曾一度期待是否会突破3900点,但当天强势回调,日跌幅达到1.15%。避免发生与去年同样的波动,即节前大幅上涨,节后剧烈震荡。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上述人士强调,至于市场要回调到什么时候、什么点位,还是要紧密关注资金的动向,如果茫然认定国庆假期后会结束回调,或许也会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投资者需理性分析,谨慎决策。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