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减持潮涌动,中际旭创等龙头遭控股股东减持
AI导读:
9月26日,中际旭创控股股东计划减持,A股市场100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减持公告。本周末,A股市场减持潮涌动,涉及硬件设备、半导体等多领域。投资者应理性应对高位减持,关注公司基本面。
股价刚创新高,股东减持接踵而至(A股市场)。
9月26日,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300308.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际投资计划未来三个月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5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9%。
就在近期,公司股价触及457元的历史新高,截至9月26日收盘报413.7元,若按照最新收盘价计,此次减持套现金额约22亿元,股东减持行为明显。
公司股价站上历史高位之际,控股股东选择“落袋为安”。这并非孤例。记者据Wind不完全统计,仅本周末(9月26日至28日),A股市场就有100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减持公告,涉及硬件设备、半导体、医药生物、消费等热门赛道,减持潮涌动。
股价翻数倍,股东“组团”减持
具体看来,中际旭创公告显示,中际投资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2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42%,本次减持以大宗交易方式进行。中际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自本次减持计划完成后12个月内不减持公司股份。
拉长周期看,中际投资最初持股3190.75万股,占总股本的47.86%。从2015年6月17日到2023年4月24日,中际投资共进行了6次减持,累计减持公司股票1681.01万股,累计套现约8.86亿元。
此次一次性大手笔减持22亿元,其背后是中际旭创股价一路狂飙的股价。中际旭创本轮上涨始于2025年6月,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公司股价从6月开始起飞,从100元附近一路飙升最高至457元。截至目前,公司年内累计涨幅超236%。有市场人士认为,大涨之后中际旭创估值已经过高,某种程度上已经透支了业绩增长,股东高位减持或为明智之举。
且选择高位套现的股东不止中际投资一家。公司9月17日晚间公告显示,7月1日至9月17日,特定股东苏州益兴福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益兴福”)及其一致行动人,总共减持该公司463.41万股,合计持股比例由9.417%减少至8.9999%。
按照三季度股价均值300元计,益兴福可能套现超10亿元。公开信息显示,益兴福的主要实际控制人之一,就是中际旭创董事长、总裁刘圣。
机构持仓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际旭创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4130.53万股,相比上期末减少865.72万股。且截至2024年6月末该股东持股比例为10.15%,至今年中期报告持股比例已经降至3.72%。
同期位居第六大流通股东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2151.2万股,相比上期减少38.38万股。
控股股东成减持主力
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在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有100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股东减持,减持最高比例达8.92%。下半年来近1500家A股公司发布近3000份减持计划。
具体看来,9月26日至28日,共计100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包括金海通(603061.SH)、联合精密(001268.SZ)等在内的9家公司涉及减持数量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而6月初至今,A股147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995份减持公告。涉及重要股东减持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最高的是德生科技(002908.SZ),为8.92%,其次是诚达药业(301201.SZ),股东拟减持1100万股,占总股本的7.11%。
从减持主体看,持股5%以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等股东成为减持主力,部分公司甚至出现“组团式”减持。
例如所属产业链为天然气供应的中泰股份(300957.SZ),遭到了五位高管同步披露减持计划。该公司于28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章有虎、唐伟、周娟萍,董事俞富灿、刘晓庆,拟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321.05万股,即不超公司总股本的0.83%。
被多位股东抱团减持的还有通信设备企业纵横通信(603602.SH),该公司近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苏维锋、股东林爱华、林炜、苏庆儒共持有公司股份占总股本31.40%,拟合计减持不超0.74%公司股份。
此外,股价创新高后,股东减持似乎已成常态。例如,紫金矿业股价在近日创出新高,年内涨幅超83%。公司副总裁沈绍阳于2025年9月2日至3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5万股,减持价格区间为24.55至25.5元/股,减持总金额为625万元。
沪上一位某券商分析师称,集中、大额、高位减持易引发市场情绪波动,监管或将对精准减持、清仓式减持等行为加强约束。
那么投资者该如何应对?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高位减持潮或成短期“降温”信号,投资者应理性应对。短期看,相关个股或面临抛压,需警惕波动加剧;中长期看,若公司基本面扎实、业绩持续兑现,减持或提供“上车”机会。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