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A股两融业务迅速升温,融资余额单季度增长29.34%。券商纷纷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融资利率‘价格战’加剧。投资者参与度显著提升,两融账户数创年度新高。

财联社10月10日讯(记者王晨)仅两个月时间,券商净利差收入增长显著——这反映了A股两融业务(关键词1)的迅速升温。两融业务不仅是个体券商数据亮点,更成为A股市场的“试温计”,从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到融资规模上限上调,再到投资者开户数与交易活跃度屡创新高,均体现了市场的热情。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A股融资余额1.84万亿元,三季度末飙升至2.38万亿元,单季度增长29.34%,远超市场预期(关键词2:A股市场)。这一增长态势在头部券商与区域中型券商中均表现明显,部分融资余额增幅达三四成,中小券商也保持稳健增长。

融资利率“价格战”加剧,3%报价已不罕见,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新增两融客户往往获得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年内已有浙商证券、华林证券等四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投资者参与度大幅提升,8月A股新开两融账户18万户,同比激增381%,环比增长48%,创月度新高。

两融业务规模的增长,成为三季度A股市场的重要亮点。全市场数据来看,融资余额单季度增长29.34%,增速远超市场预期。不同规模券商的两融业务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增幅普遍集中在20%-35%区间,部分头部券商表现尤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中型券商在两融业务上的发力更为迅猛,三季度末公司两融业务规模余额较二季度末增长约35%。相比之下,部分中小券商的增长节奏稍缓,但仍保持稳健态势,三季度两融业务规模余额较二季度末增长约20%。

券商两融业务规模普涨的同时,融资利率的“价格战”也是多家券商普遍提及的,3%已成并不罕见的报价。在两融业务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券商纷纷通过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为业务增长“松绑”。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5年以来,至少已有浙商证券、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四家券商完成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调整(关键词3:券商调整)。同时,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有券商正计划提高两融业务授信上限,为后续业务扩张储备空间。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券商密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本质上是对市场需求的主动响应。一方面,投资者融资交易需求激增,扩大业务规模能直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两融业务作为高收益的信用业务,已成为券商抢占市场份额、增厚营收的重要抓手(关键词4:市场份额)。

两融业务的火热,不仅体现在规模增长上,更反映在投资者参与度的显著提升。中证数据显示,8月份A股市场新开融资融券账户达18万户,创下2025年以来的月度新高。从账户总量来看,截至8月末,全市场融资融券账户总数已突破1511万户,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从投资者结构来看,个人投资者仍是两融市场的主力军。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A股两融个人投资者数量达769.76万名。券商营业部的一线反馈也印证了投资者热情的高涨,两融业务的咨询量与开通量同步攀升,成为客户咨询的核心焦点。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