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融资余额攀升,券商上调两融额度应对市场变化
AI导读:
随着A股走强,融资余额持续攀升,四季度以来增长上千亿元。券商通过上调两融额度、降低融资利率等措施拓展业务,同时加强风险管控。两融业务规模提升折射出市场融资需求旺盛,券商需注意防范风险。
随着A股的走强,融资余额持续攀升,四季度以来增长上千亿元,A股市场表现强劲。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A股融资余额达2.48万亿元,融资需求旺盛。随着融资余额的上升,部分券商通过上调两融额度拓展业务,也有券商通过提高融资保证金比例来进行风险防控。业内人士认为,两融业务规模的提升折射出当前市场融资需求的旺盛,但券商在业务扩展的同时须注意防范风险,券商可通过折算率、保证金比例、担保比例等核心参数实现动态风控,确保市场稳健运行。
近一个多月融资余额增长上千亿元
10月28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4000点,时隔10年,沪指再次突破4000点,市场情绪高涨。业内认为,融资盘等杠杆资金在本轮行情上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A股融资余额达2.48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长70亿元。四季度至今仅一个多月,融资余额就增长了1021.6亿元,增长势头迅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融资余额大幅增长6264亿元,已逼近2014年牛市时全年融资余额6739亿元的增额,市场活力充沛。
回溯过去几个月,融资余额从7月份开始显著增长。数据显示,7月至10月,融资余额分别增长1328.79亿元、2744.45亿元、1329.18亿元和905.3亿元,而这4个月正是沪指从3400点加速冲上4000点的阶段,市场表现抢眼。尽管融资余额规模增长迅速,但市场整体杠杆水平尚未过度,风险可控性较强。中证数据公司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两融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1.62%,远高于130%的平仓警戒线。从杠杆水平来看,截至11月6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46%,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为11.3%,均低于2015年峰值时期的4.7%和22.3%,市场风险可控。
不过,在9月两融新开户数突破20万户后,由于国庆长假叠加市场进入震荡,10月两融新开户数为13万户,环比明显回落。截至10月底,A股两融账户总数约1540万户,市场参与度依然较高。多家券商上调两融额度面对融资需求的增长,券商通过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降低融资利率、调整保证金比例、担保频折算率等措施,在拓展市场份额的同时防控风险。随着股市走势向好、融资余额持续攀升,券商纷纷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11月1日,华泰证券公告称,将其两融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不超过同期净资本的3倍。招商证券也公告称,同意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人民币增至2500亿元人民币。此前的9月,华林证券公告称,其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80亿元。同月,浙商证券宣布将融资类业务规模指标限额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券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除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融资利率成为券商角逐的领域。目前,融资利率普遍在5%左右,部分券商已将融资利率压降至4%以下。多位券商人士表示,一般来说,客户资金规模越大,议价能力越强。如果是高频交易者,融资利率就更容易获得优惠。有大型券商经纪部人士透露,对于新开户资产量达到特定规模的优质客户,融资利率可以低至4%以下如3.5%,吸引优质客户。
在风险管控层面,调整保证金比例成为券商的核心风控手段。如国金证券和华林证券先后将除北交所以外的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业内认为,此举反映了券商信用业务需求旺盛、额度趋紧的现状,也体现了券商在业务扩张中对风险控制的重视。此外,券商也对部分涨幅较大的融资融券标的折算率进行调整,如10月以来曾对中芯国际、佰维存储等的可充抵保证金折算率进行大幅下调,加强风险管理。
上述大型券商经纪部人士表示,一般来说,券商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风险管控:首先建立起事前准入、事中动态管理的全流程风控体系;其次动态调整个股折算率,对高估值、亏损公司股票的折算率进行下调甚至归零;最后就是加强对客户担保比例的实时监控,坚决执行预警和平仓机制,以防范风险,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两融推动利息净收入大增记者注意到,在两融交易持续活跃、融资余额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三季报上市券商的信用业务收入也水涨船高。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两融利息收入的增加成为关键推动力。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42家上市券商融出资金规模均较上年末实现增长,累计融出资金规模超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9%,同比增长72%,业绩表现亮眼。头部券商表现尤为突出。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华泰证券融出资金规模位居前三名,分别达到2385.58亿元、1917.09亿元、1697.76亿元。在利息净收入方面,42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累计达339.06亿元,同比增长54.52%。国泰海通以52.08亿元位居榜首,同比增幅达232.51%,彰显头部券商实力。
中信建投认为,传统券商业务依赖大量自有资本,需持续扩张资产负债表。但若仅将资金投入同质化的通道业务,例如单纯比拼谁的两融业务额度多、利率低,资本回报率难以提升。破局关键在于推动业务“由重转轻”:从依赖资本规模转向依靠专业能力,整合资源、主动经营风险,以风险管理实力获取稳定收益,减少对资本规模的依赖,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