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集资额有望前三,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潮持续
AI导读:
港股IPO集资额今年有望稳居全球前三,得益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数量增加。2024年港股市场IPO集资额累计达876亿港元,同比增长约89%。新股焦点备受关注,内地和香港上市监管部门正共同优化审批程序。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两会报道组孙迟悦香港报道
港股IPO集资额今年有望“坐三望二”,甚至“坐二望一”,稳居全球前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金鹰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陈仲尼对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两会报道记者表示,这得益于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数量的增加,截至2024年底,香港新股集资额在全球排名第四。
据悉,2024年港股市场IPO集资额累计达876亿港元,同比增长约89%。其中,美的集团H股上市募资356亿港元,占比40.64%;顺丰控股、地平线机器人、华润饮料等IPO集资额均超50亿港元。新股焦点备受关注。
陈仲尼建议,内地和香港的上市监管部门可共同优化审批程序,精简流程,提高审批速度,同时确保严谨性。港交所已推出措施精简提问,中国证监会等部门也可研究进一步优化流程。
2024年12月19日,港交所提出降低“A+H”股发行人赴港上市门槛、解禁基石投资禁售期等改良建议,旨在优化港股IPO市场定价和规定。调整后,H股发行股份须占公司同类股份总数的至少10%,或预期市值至少30亿港元。
陈仲尼表示,深圳前海作为香港和内地金融对接试点,香港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推动金融服务与内地对接。2025两会期间,“金融支持前海30条”发布两周年,围绕深港金融合作等议题提出30条举措。
将“南向通”投资者股息所得税降至10%
对于2025两会,陈仲尼关注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民营经济发展。他建议增加“互联互通”产品种类,降低“南向通”投资者股息所得税至10%,统一两地税率;同时,推动A股上市公司在H股二次融资,及H股到A股二次上市机制。
此外,他还关注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改善环境等内容,以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议题。
陈仲尼表示,香港应发挥“双向作用”,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引进国际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
香港吸引国际创投投资内地科技企业
陈仲尼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拥有庞大市场和众多国家级研究院,双方可加强合作,推动科研发展。香港大学科研水平高,但成果转化弱,双方可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发展。
香港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内地学生或更多考虑在香港接受高新科技教育。同时,香港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分校,促进两地教育合作。
陈仲尼表示,香港推出18A章和18C章简易上市机制,吸引有潜力但未盈利的科技企业来港上市,提升国际资本市场吸引力。同时,香港可吸引国际创投和私募基金投资内地优质科技企业,促进新兴科技产业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