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生物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关联交易引关注
AI导读:
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递交港交所主板上市申请,但背后存在诸多疑点,特别是其股权结构和关联交易问题。公司逾76%股权掌握在一位“90后”女士手中,上市前夕多次股权转让引发关注。同时,公司与部分上下游企业关系匪浅,存在关联交易情形。
头顶“全球最大人用破伤风抗毒素提供商”的光环,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西生物”)近期递交了港交所主板的上市申请。这一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其背后的股权结构和关联交易问题。
光听公司名称,投资者可能认为这是一家地方国企。然而,江西生物虽脱胎于国资,但经过收购改制,目前已成为家族企业,逾76%股权掌握在一位名叫敬玥的“90后”女士手中。相比敬玥,其父敬伟在资本市场更为人所熟知。
此次江西生物闯关港股IPO,背后存在诸多疑点。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公司上市前夕,敬氏父女先后多次转让股权,但接盘方均与其存在密切交集。若结合港交所对于关联方的认定,江西生物87%—94%的股权或被视为同一方所控制,而未来公开上市发行需满足公众持股比例不少于25%的要求。此外,公司与部分上下游企业关系匪浅,存在包括不限于主要客户与供应商存在关联、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的股东出现在与江西生物关系密切的一个持股平台等情形。
就上述疑问,4月29日,记者致电采访江西生物,但截至记者发稿前公司仍未回应。
国企改制而来
公司官网介绍,江西生物始建于1969年,原为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江西分所,有50多年生物制药历史。公司旗下拥有8家全资子公司,为目前中国境内专一从事抗毒素及免疫血清类生物制品研究、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龙头企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江西生物是中国及全球最大的人用破伤风抗毒素提供商,按2024年销量计算,市场份额分别为65.8%及36.6%。2024年,江西生物的人用破伤风抗毒素总销量2540万支,其中在中国销售1320万支,向海外市场出口1220万支。
招股书披露,江西生物收入亦主要倚重于销售人用破伤风抗毒素,分别占其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总收入的93.9%、93.0%及93.3%。在核心大单品的驱动下,江西生物业绩取得了较快发展。招股书披露,江西生物2022年-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1.42亿元、1.98亿元、2.2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7%。
目前掌舵这家老牌疫苗企业的是一位“90后”。资料显示,现年32岁的敬玥2017年5月加入江西生物,2022年1月起担任董事长。而与其搭班的总经理姚晓东则资历颇深,他在1992年9月便进入江西生物工作,2006年7月起一直担任总经理。
在谋求上市之前,江西生物的一连串股权变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招股书显示,自2003年8月至2015年10月,敬伟和姜雪通过一系列股权转让,将其持有公司的部分股权转让给敬玥,作为其家族资产安排的一部分。此番代持未持续多久,敬伟便逐步将其代持人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其他公司,这些公司多由敬伟的亲属或关联人控制。
除了与大股东关系密切的公司相继入局,外部投资机构也看好江西生物。2022年以来,包括深圳高新投、小禾创投、合江投资等投资机构参与江西生物的融资。但在后者谋求上市前夕,上述机构却悉数将所持股权转让给江西生物的间接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股权高度集中的江西生物在上市前出现“清仓式分红”。两年时间,江西生物累计分红1.27亿元,而同期合计利润仅0.82亿元。相比于豪爽的分红,公司的账面并不富裕,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5283.1万元。
关系匪浅的合作方
在江西生物业绩稳步提升背后,离不开一批商业伙伴的支持。根据记者调查,江西生物与部分上下游企业关系匪浅。例如,其2024年的前五大客户之一安徽亿康网的控股股东,曾持有江西生物2022年第四大供应商的股权。这种深厚的商业合作引发了市场对其关联交易的关注。
对于江西生物与主要商业伙伴的特殊关系,有律师表示,需要关注上市申请人与客户、供应商的股权投资合作,是否会导致不公平的交易,进而向上市申请人输送利益。江西生物在招股书中强调,据董事所知,公司的所有五大客户和五大供应商均为独立第三方。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