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5月IPO市场迎来新动态,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受理IPO申请达16家,创业板打破“0受理”现象。受理企业中,创业板两家企业盈利能力强劲,科创板和北交所受理企业同样表现不俗。市场期待政策利好下IPO申报表现。

IPO市场迎来新动态。5月30日,4家IPO企业获得受理,其中创业板打破了今年的“0受理”现象,迎来了首批IPO项目,标志着市场活力的恢复。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5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集中受理了一批拟上市企业的IPO申请,总数达到16家,这一数字较前4个月的总和有了大幅提升,创下了今年单月的新高。其中,北交所受理的家数最多,占比接近70%。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7家企业获得受理。这批拟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强。最新一年的数据显示,深市主板受理的IPO企业扣非净利润均值达到7.87亿元,沪市主板均值为3.52亿元,创业板均值为2.99亿元,北交所为0.92亿元。

创业板受理首批IPO项目

5月30日,创业板终于迎来了今年首批IPO项目的受理,共有2单项目,分别为三瑞智能IPO和宏明电子IPO。这两家企业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盈利能力甚至超过往年主板IPO企业。

三瑞智能主营业务为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及机器人动力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无人机电动动力系统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排名靠前。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同日受理的创业板IPO企业宏明电子则专注于新型电子元器件和精密零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防务领域。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样强劲。

上述两家创业板IPO企业均选用第一套上市标准,其财务数据已远远超出上市门槛。

5月IPO受理家数大增

今年5月,沪深北三地交易所集中受理了一批IPO企业,受理数量已超过前4个月的总和。与去年同期相比,受理数量也大幅增加。

5月共有16家IPO企业获得受理,其中北交所受理数量最多,达到10家。上交所和深交所各受理3家。相比之下,今年前四个月IPO受理数量每月均呈个位数增长。

监管层对IPO市场频频发声,计划加大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利好背景下,IPO申报的实际表现值得市场各方密切关注与期待。

新受理企业盈利能力强劲

截至目前,今年累计已有27家IPO企业获得受理。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强,其中深市主板和创业板的受理企业扣非净利润规模较大。

科创板和北交所的受理企业同样表现出不俗的盈利能力。科创板已受理一家未盈利企业,但其余企业的扣非净利润规模均在较高水平。北交所受理的IPO企业最新一年扣非净利润均值接近亿元。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