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坤新材IPO上会在即,集成电路材料领域迎新星
AI导读:
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于7月25日上会迎考,冲击A股。公司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拟募资10.07亿元。业绩表现良好,但存在对单一客户重大依赖。
IPO排队近七个月后,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坤新材”)即将迈入冲击A股的下一关键节点,公司将于7月25日上会迎考。
据了解,恒坤新材致力于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是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次冲击上市,恒坤新材拟募资10.0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分别投向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业绩表现方面,2022—2024年,恒坤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01亿元、8984.93万元、9691.92万元。
2025年上半年,恒坤新材实现营业收入约为2.94亿元,同比增长23.74%;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4158.45万元,同比下降5.71%。
对于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的原因,恒坤新材表示,主要系公司自产业务收入大幅增加1.05亿元,增幅达72.6%,完全抵消了因部分引进产品合作终止对引进业务收入的影响。
另外,对于公司上半年净利下滑,恒坤新材则表示,其一,受部分引进产品合作终止的影响,公司引进业务毛利有所下降,但同时公司自产业务毛利大幅增加4179.72万元,增幅达102.45%,较大程度上抵消了引进业务毛利下降的影响,整体毛利金额小幅下降5.62%。其二,公司积极推进自产产品的开发,研发投入保持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安徽工厂已具备逐步投入运营的条件,相关长期资产陆续完成转固,致使2025年折旧费用及日常经营费用有所增加;而前述研发和资产投入短期内尚未产生效益,故导致公司利润总额出现阶段性下滑。
2025年1—9月,恒坤新材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4亿—5亿元,变动比例为12.48%至27.82%;对应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6200万—6800万元,变动比例为-11.48%至-2.92%。
招股书显示,恒坤新材存在对单一客户构成重大依赖的情况。2022—2024年,公司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约为2.3亿元、2.4亿元、3.46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72.35%、66.47%、64.07%。对此,上交所在两次问询函中都曾对恒坤新材客户集中问题进行过追问。
恒坤新材表示,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是由于下游晶圆制造行业集中度较高。鉴于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领域,下游客户主要系晶圆厂,行业集中度较高,公司预计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形。
股权关系方面,本次发行前,恒坤新材实际控制人易荣坤直接持有公司19.52%的股份表决权,并通过厦门神剑、晟临芯、兆莅恒间接控制公司5.94%的股份表决权,另外通过与公司股东肖楠、杨波、张蕾、王廷通、陈江福、李湘江签订《一致行动协议书》控制公司15.41%的股份表决权,合计控制的公司股份表决权比例为40.87%。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