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再迎未盈利半导体独角兽,上海超硅IPO申请获受理
AI导读:
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成为科创板再度拥抱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的典范。公司专注于半导体硅片研发生产,拥有国际知名生产线,股东阵容豪华。科创板六年实践,硬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策护航开启更包容制度之门。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祁豆豆)6月13日,被誉为半导体“独角兽”的上海超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超硅”)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标志着科创板再度拥抱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超硅虽未盈利,但因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故选择科创板同股不同权的第二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
去年,中国证监会推出的“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一年来,上交所积极落实,严把“硬科技”入口关,推动未盈利企业科创板上市进程。
在资本市场专家看来,未盈利企业重返舞台,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与活力。
科创板IPO再现未盈利企业,上海超硅拟募资49.65亿元
招股书显示,上海超硅专注于300mm和200mm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已发展为国际知名半导体硅片厂商,拥有70万片/月的300mm及40万片/月的200mm生产线。
凭借先进技术、高效供应体系及卓越管理能力,公司已与全球前二十大集成电路企业中的18家建立批量合作关系。
上海超硅还是国内最早从事大尺寸硅片的企业之一,曾获专精特新“小巨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荣誉,入选2024全球独角兽榜。
近三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4.83亿元,占累计营收的15.21%。
本次募资将用于300mm薄层硅外延片扩产、高端半导体硅材料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
上海超硅采用表决权差异安排,实际控制人陈猛及其关联方所持股份表决权占发行人总数的51.64%。
股东阵容豪华,包括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混沌投资等重磅机构,以及两江置业等六名国有股东。
“创新价值”超越“盈利崇拜”成全球共识
未盈利企业重返市场,标志着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全面拥抱。西安奕斯伟、昂瑞微等未盈利企业也相继获科创板受理。
科创板自设立之初,便推出多套上市标准,打破传统盈利门槛,为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上市路径。
科技竞赛下,国产自主可控技术需求紧迫,硬科技赛道投融资热度攀升。科创家更愿将资金用于研发而非短期盈利,生生不息的科研力才是科技强国之基。
境外成熟市场中,科技创新企业常处亏损状态,需耐心资本支持。美股“七巨头”如亚马逊、特斯拉等,虽早期亏损,但终成优质投资标的。
科创板六年实践,硬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科创板成立六年来,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筹资2027.31亿元。其中,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企业已成长为行业龙头。
部分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产业发展。中芯国际IPO募资用于14nm及以下技术提升;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全球销售额突破十亿美元。
政策“组合拳”护航,开启更包容的“制度之门”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迪哲医药等未盈利企业成功再融资,释放积极信号。
证监会发布的“十六项措施”与“科创板八条”均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为硬科技企业提供制度保障。
全球资本市场正增强制度包容性,抢夺优质科技型企业资源。中国证监会将继续优化制度,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