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企业密集闯关资本市场,政策助力行业加速跑
AI导读:
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对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的支持,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如屹信航天和蓝箭航天正积极筹备上市。政策监管、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正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随着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创业板启动第三套标准,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正在密集闯关资本市场。
8月1日证监会网站显示,屹信航天在江苏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无独有偶,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箭航天”)也在近日宣布启动科创板IPO辅导。
屹信航天成立于2018年1月,主要从事微小卫星星载测控通信产品及地面测控系统研发,并覆盖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卫星载荷及信息技术咨询等多元领域。
辅导文件显示,屹信航天控股股东为孙谦,直接持股比例为48.32%,并通过担任无锡屹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比例为68.12%。
公开资料显示,屹信航天由行业内顶尖的微波通信专业科研技术人员和高校团队联合创立。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屹信航天成立7年来,深耕卫星物联网载荷的研发与制造,专注基于新器件应用、新算法攻关、新工艺开发的创新思路,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卫星载荷的小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设计。
2021年屹信航天总部落地无锡高新区至今,累计交付宇航电子产品已超500套。公司卫星物联网载荷已应用于国内多个卫星物联网星座,每年采集、传输报文数量超百亿条。首批载荷在轨运行时间已超7年,在轨工作稳定可靠,用户反馈良好。仅2024年,屹信航天就为26颗在轨卫星配套物联网载荷,助力卫星物联网全面发展。
日前,国内领先的航天运输系统创建及运营企业蓝箭航天也启动了上市辅导。蓝箭航天是全国首家取得全部准入资质、唯一基于自研液体发动机实现成功入轨的民营运载火箭企业,并于2018年10月27日完成中国首次民营运载火箭发射。
商业航天是指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以盈利为目标,开展提供航天产品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的产业。从产业链布局来看,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已涵盖上游的研发与制造、中游的发射与运营、下游的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等领域。
事实上,资本市场持续加大对商业航天的政策支持力度。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设置科创成长层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上市。
政策监管、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正合力推动中国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加速跑”。中信建投指出,政策监管层面明确,国家航天局7月21日发布商业航天全寿命周期质量新规,明确“终身追责制”与高风险项目独立评估,倒逼企业从“野蛮生长”转向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加速行业洗牌。技术方面,垣信卫星13.36亿元发射服务招标(一箭18星/10星)释放组网加速信号。在生态协同扩容上,国家航天局主导的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7月22日开放50家成员准入,以“技术共研—数据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补全产业链短板。
中信建投指出,我国国有、民营企业纷纷布局,卫星研制与火箭发射模式逐步转型,商业航天力量有望加速低轨互联网布局进程。同时,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首飞、多款可复用商业航天火箭计划发射,卫星互联网海外开展试运营业务,今年我国星座整体建设进程将迈入新的阶段。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