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迈入高端化,科创板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AI导读:
2月27日,安意法半导体8英寸碳化硅晶圆制造厂正式通线,标志着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迈入新阶段。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28.7%,科创板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本支持。AI技术爆发为产业开辟新赛道,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2月27日,重庆高新区,安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总投资230亿元的8英寸碳化硅晶圆制造厂正式通线,标志着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迈入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集成电路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正成为驱动各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创新能力有新提升,集成电路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并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列为重点任务。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28.7%,出口额达1.1万亿元,全球市场占比首次突破10%,得益于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双重支持。
科创板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截至2025年初,共有116家半导体企业登陆科创板,IPO融资总额近3000亿元。这些企业覆盖全产业链条,加速了技术研发和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表示,国家政策的支持,尤其是科创板的设立,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多位代表委员认为,集成电路产业生态越来越完整,产品由低端走向高端,完成了从设计到制造、封测及EDA软件的全生态链布局。
证监会将聚焦科技创新活跃领域,稳妥实施科创板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支持优质科技企业上市。民营企业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生力军”,其灵活机制和创新活力为行业注入强劲动能。
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联盟数据显示,区域内民企贡献了78%的设计专利和65%的封测产能。多地加速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北京、广东、辽宁等地纷纷提出发展规划,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
AI技术的爆发为集成电路产业开辟新赛道,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5800亿美元。国产AI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对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推动国产通算和智算处理器芯片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认为,集成电路企业应以市场需求出发,不断迭代升级产品。在AI相关领域,国内已涌现出一批集成电路公司,聚焦算力核心GPU芯片等领域。
正如代表委员所言,当资本活水、民企活力与技术根基深度交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高端芯片领域仍存短板,需结合中国统一大市场和工业门类齐全的优势,在新兴领域寻求突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