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A股IPO与赴港上市动态:券商银行IPO折戟,赴港上市降温
AI导读:
7月A股IPO市场有9家公司首发上会,8家过会,8家新股上市且涨幅均超1倍。赴港上市降温,21家公司递表港交所,创月度新低,但17家A股公司拟赴港IPO数量创新高。券商和银行IPO接连折戟,顺德银行和开源证券终止IPO申请。
7月,赴港上市有所降温,有21家公司递表港交所,创下2025年4月以来月度最低值。与此同时,有17家A股上市公司首次公告披露拟赴港IPO,这一数量则创下年内月度新高,显示出A股公司赴港上市仍在提速。
A股IPO市场7月有9家公司首发上会,其中1家被暂缓表决,其余8家过会,有8家新股上市,与6月数量持平,新股在上市首日涨幅均超过1倍,“打新”市场赚钱效应爆棚。IPO终止方面,7月有6家公司终止IPO申请,数量较6月有所下降。IPO进程方面此前迟迟没有动静的券商和银行,近期接连出现终止现象。继6月开源证券之后,7月顺德银行终止IPO申请。
已披露公司数量创新高
7月,企业赴港上市热有所降温。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情况表(首次公开发行及全流通)(截至2025年8月1日)》显示,截至2025年8月1日,共有228家公司在进行境外发行证券备案中,其中有180家拟赴港交所上市,45家拟赴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3家拟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
7月,仅有3家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下发的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批文,分别为奥克斯、八马茶业和大行科工,这一数量较6月20家大幅下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7月有21家公司递表港交所,这一数字不仅较6月74家大幅减少,也创下4月以来月度新低。上述21家递表港交所的公司中,包括星源材质、澜起科技、云天励飞-U、欣旺达4家A股上市公司。
记者统计发现,7月共有17家A股上市公司首次公告披露拟赴港IPO,这些公司包括芯海科技、星宸科技、可孚医疗、锐明技术、大洋电机、天赐材料、立讯精密、长春高新、鑫磊股份、星环科技、双林股份、协创数据、胜宏科技、利欧股份、中微半导、首创证券和滨化股份。这一数量创下年内月度新高,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有所提速。
Wind数据显示,7月港股市场有9家公司上市,较6月15家有所减少。9只新股中,有2只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约为22.22%。与此同时,维立志博-B在上市首日涨幅最大,达到91.71%。
有企业上会被暂缓表决
Wind数据显示,A股IPO市场7月迎来9家公司首发上会,包括来自上证主板的德力佳和超颖电子,科创板的恒坤新材、北芯生命和禾元生物,以及来自北交所的长江能科、泰凯英、北矿检测和锦华新材,这一首发上会企业数量与6月持平。
上述9家上会企业中,除了恒坤新材被暂缓表决外,其余8家公司过会。这也是自2024年9月23日科隆新材被暂缓表决后,再度有企业首发上会被暂缓表决。
上述9家上会企业中,超颖电子主要从事印制电路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显示、储存、消费电子、通信等领域。上交所上市委要求超颖电子说明公司报告期(2022~2024年,下同)外销收入占比较高、主要客户集中度较高的原因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招股书(注册稿)显示,超颖电子报告期的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八成,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9.22%、51.59%和44.99%,而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分别为30.30%、27.16%和28.36%。
上交所上市委要求超颖电子结合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说明毛利率指标变动趋势,是否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招股书(注册稿)披露的数据计算发现,2025年上半年,超颖电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6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7.92%。
7月,A股市场有8只新股上市,均在上市首日收涨,且涨幅都超过1倍,涨幅最高的为鼎佳精密,达到479.12%。
券商和银行IPO接连折戟
7月,A股市场有6家公司终止IPO申请,分别为拟上市深证主板的正扬科技和顺德银行,拟上市创业板的多彩新媒和双瑞股份,以及拟上市北交所的万泰股份和晶阳机电,这一数量较6月的10家有所下降。
记者注意到,上述6家已终止IPO申请的公司均于2024年之前获得受理。其中,多彩新媒、双瑞股份早在2022年便已获受理。上述两家公司此前均已首发过会,过会时间分别为2023年3月23日和2024年11月1日,但最终终止IPO申请。
交易所官网显示,截至目前还有3家受理时间为2022年、已首发过会但尚未提交注册的IPO公司,分别是容汇锂业、博华科技和珠海赛纬,这3家公司均于2023年首发过会,且均来自创业板。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和银行IPO方面,顺德银行2023年获受理后便一直没有进展,最终于2025年7月终止IPO申请;同样于2023年获受理的开源证券,在2023年4月经过一轮问询后,于2025年6月终止IPO申请。
目前,A股市场仍有东莞银行、南海银行、东莞证券3家银行或券商处于IPO审核状态,这3家公司同样于2023年获得受理、目前均处于“已受理”状态。
此外,2025年7月未有A股IPO企业进入中止状态。6月出现IPO受理大爆发后,A股IPO市场7月仅受理1家公司,即拟上市科创板的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诺麦博),也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获得受理的企业。
具体来看,泰诺麦博是一家致力于血液制品替代疗法的创新药企业,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于2025年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这也是该公司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产品。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泰诺麦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3.98万元、0元、1505.59万元和16.93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9亿元、-4.46亿元、-5.15亿元和-1.77亿元。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