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上市潮:资本市场的自我优化与估值增长新空间
AI导读:
近日港交所透露前8月新股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募资额七成。A+H上市成为资本市场新宠,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中国资本市场自我优化与升级。
近日,在“2025香港交易所未来科技峰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透露,今年前8个月,港交所新股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同比增长接近6倍,其中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募资额的七成,这一A+H上市新趋势(关键词1)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肉眼可见,A+H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既有传统的A股公司赴港上市,也有H股公司换股吸收合并A股公司等新模式,在活跃A股和H股市场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本平台,成为资本市场融资新路径(关键词2)。
A+H上市模式并非新鲜事物,现如今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有着不一样的内在逻辑。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无论是资金的流动性还是上市的便捷性,A股和港股市场的联动性日益紧密,有机融合之下存在估值重估的需求,资本市场联动效应(关键词3)凸显。
互联互通机制开通已逾十年,沪深港交易所合力持续优化。南北向资金跨市场买股更便捷,选择性也更多。与此同时,投资理念也互为影响。国际投资者的估值思维和逻辑渐渐输入A股市场,A股投资者的估值偏好也同步影响着港股市场。
宁德时代、三花智控等A股行业龙头,先后通过H股上市实现了A+H两地上市。通过H股市场走向国际,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优质企业的底气。能否用过硬的资产质量和自信的发展预期去打动更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其实也是优质企业主动寻求的一次“压力测试”。
事实证明,A股的优质龙头企业,在国际投资者面前同样是“香饽饽”。
恒瑞医药、宁德时代等企业在实现A+H两地上市后,在二级市场上H股表现亮眼,也带动了A股股票估值的价值重估。相比单一的A股上市,A+H上市为优质企业打开了估值增长的新空间,估值增长空间(关键词4)广阔。
A+H上市还进一步拓宽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上市公司能够基于不同市场的资金环境与估值水平,灵活选择融资窗口。而且在H股市场融资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的国际资本,优化投资者结构。
相比以往传统的先A后H,在A+H上市潮中上市模式有了新变化,市场活力被不断激发。诸如,H股上市公司浙江沪杭甬拟换股吸收合并A股上市公司镇洋发展。
长期以来,港股市场行业结构存在“偏科”现象,而如今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优质A股公司赴港上市,有助于丰富港股市场的投资选择,进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随着南向资金与国际投资者的持续涌入,港股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
对于A股市场而言,A股公司赴港上市能够获得募资增强资本实力,更好地拓展全球化布局,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A股市场融资“抽血”的压力,能够腾出更多宝贵的融资额度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有利于A股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共振之下,A+H上市潮其实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自我优化与升级。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