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0月17日晚,海西新药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于10月20日正式上市,发售价格86.40港元/股。该公司已有15款仿制药获批上市,靠4款核心仿制药年入超4亿元,并有4款创新药在研。此次上市募资8.6亿元,将用于研发、提升研发能力及扩大市场影响力等。

  红星资本局10月19日消息,10月17日晚,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西新药”)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于10月20日(星期一)正式上市,发售价格为86.40港元/股,这一新股动态备受市场关注。

  海西新药原定于10月17日在港股正式挂牌交易。作为2023年FINI制度(指香港2023年11月推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落地以来,首只在暗盘交易结束后因未能刊发配发结果而延迟上市的新股,海西新药暗盘交易是否会取消等问题此前一度引发市场热议。红星资本局咨询相关券商人工客服获悉,若投资者暗盘交易已经成交,即证明已经卖出,交易不会作废。此外,在社交平台上,已有不少网友晒图显示卖出金额已到账。

  10月19日,红星资本局就上市事宜致电海西新药投资者热线,电话未获接通。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与其他以18A章规则(指2018年港交所推出上市规则第18A章后,在港股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寻求港股上市的创新药企业不同,海西新药已有15款仿制药获批上市,靠4款核心仿制药年入超4亿元,并有4款创新药在研,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实力。

销售团队仅36人

靠4款核心仿制药年入超4亿元

  资料显示,海西新药于2012年3月在福州成立,是一家通过仿制药盈利的制药公司。截至招股书披露日,海西新药获批上市的仿制药产品有15款,产品组合涵盖了多个治疗领域,包括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海西新药营收从2.12亿元增长至4.67亿元,净利润从6898万元增长至1.36亿元。2025年前五个月,海西新药实现营收2.49亿元,净利润9021万元。从产品结构来看,公司的营收主要依赖安必力(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海慧通(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这两款产品,营收占比在70%以上。其中,海慧通于2022年1月上市,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胆固醇血症,2024年为公司贡献1.87亿元收入,在全国以59.3%的市场份额在其产品类别中排名第一。安必力于2020年6月上市,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同类首款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品。2024年,安必力为公司贡献了1.46亿元收入,在全国以25.7%的市场份额在其产品类别中排名第二。2021年以来,安必力、瑞安妥(盐酸西那卡塞片)、海慧通、赛西福(硫酸羟氯喹片)相继入选国家VBP(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计划。从2024年的营收情况看,这4款核心仿制药贡献了海西新药超过九成的收入,达到4.25亿元。

截图自公司招股书

  海西新药提到,旗下各类产品在全国得以成功商业化,得益于专业高效的销售团队、全国性的销售及分销网络以及多维度的销售模式,触达全国约1.8万家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以及2.2万家药店。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招股书披露日,海西新药共有202名员工,其中研发、行政团队分别为112人、54人,销售团队仅有36人,公司称他们“平均拥有约十年制药行业经验”。

学霸夫妻执掌41.17%股份

募资8.6亿元加码创新药

  回顾海西新药的融资历程,早在2022年11月,该公司就与海通证券签署了辅导协议,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申请,计划冲刺A股上市。之后,海西新药选择转战港股,并于今年年初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六个月后因申请自动失效,首次冲刺未果。8月6日,海西新药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海西新药共同创始人、董事长康心汕今年54岁,1993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在制药行业拥有超过26年经验,曾在贝达药业(300558.SZ)担任首席药学家。其妻子Feng Yan(加拿大籍)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目前为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2012年3月,康心汕与Feng Yan联合福建省三大国有资产平台(大同创业、福州投资及华侨实业)共同发起设立了海西新药。2017年,海西新药股权结构发生调整,三家国有股东将40%的股权以2000万元的对价转让给康心汕。同年,康心汕出任公司董事长。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康心汕与Feng Yan合计持有公司41.17%股份。从海西新药的发展战略来看,该公司将继续通过销售仿制药以支持创新药研发。目前,该公司有4款在研创新药产品管线,涵盖肿瘤、眼科、呼吸疾病等适应症。此外还有5款仿制药处于ANDA(仿制药注册申请)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或2026年获得上市批准。据海西新药披露的全球发售文件,公司最终发售定价为86.40港元/股,募资净额9.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6亿元)。海西新药此前表示,募资将分别用于持续投资研发,推进公司管线中的在研药物并丰富公司的产品组合,以及用于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及寻求合作机会、公司的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增强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及扩大市场影响力等。从招股书来看,该公司4款在研创新药均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其中进度最快的C019199,是一款多靶点肿瘤免疫调节剂,适应症包括骨肉瘤、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及TGCT(腱鞘巨细胞瘤)等。从最快进度来看,骨肉瘤治疗已完成I期临床并启动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红星新闻记者蒋紫雯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