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成果集中亮相,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政策利好加持下,多个项目进展加速,上市公司积极抢占先机,加速战略布局。可控核聚变被视为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有望推动全球能源格局迎来革命性变革。

近期,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成果集中亮相,无论是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提前启动,还是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新一代“中国环流三号”达成百万安培亿度H模运行,都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天风证券6月2日发布的研报显示,这些成果表明我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已领先国际,陆续成功落地的项目将为未来商业化奠定技术基础,为相关上下游企业带来新机遇。股市研报指出,可控核聚变已成为未来能源解决方案之一。

北京科方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控核聚变行业近期政策信号明确、装置建设加速,项目进展与招标提速,行业加速发展,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

未来能源新方向

核聚变作为释放巨大能量的核反应形式,其可控技术旨在将太阳内部的聚变原理转化为可控制的能源输出,具备清洁和安全特性,被视为理想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浙商证券研报显示,中国核能正迈向“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

近年来,我国对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从2021年将可控核聚变列为“低碳前沿技术攻关”重点,到2023年明确其为未来能源重要方向,再到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研发攻关,政策利好不断。

在政策加持下,多个可控核聚变项目加速推进。例如,“人造太阳”项目完成世界最大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组件建造,中国参与其中,被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称为“里程碑式成就”。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表示,随着技术突破、项目推进及市场成熟,可控核聚变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将推动全球能源格局迎来革命性变革。

聚变能产业协会报告显示,预计2035年前,多家商业核聚变公司将实现核聚变机组并网供电,意味着核聚变能源商业化应用越来越近。

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抢占先机。广东村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基永表示,多项目进展为产业链注入动能,上市公司正加速布局,抢占商业化先机。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技术研发与设备制造、下游应用与运营。中游磁体系统成本占比最多。江苏永鼎股份已签订单覆盖多个项目,潜在合同规模超20亿元。

产能扩张方面,安徽应流机电可转债融资申请获受理,建成后形成年产3250吨综合生产能力。资本布局上,中国核能电力、浙江浙能电力分别向聚变公司投资10亿元、7.5亿元。

未来十年,产业链上市公司能否抓住机遇,将决定其在全球能源变革中的地位。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建议,上市公司应聚焦技术攻坚,强化技术协同,加速国产化替代,立足长远规划,抢占未来市场先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