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或推国家机器人战略,人形机器人板块成投资热点
AI导读:
多家美国机器人公司敦促美国开启国家机器人战略,以推动行业发展。在A股市场上,人形机器人板块成为热门投资领域,有望成为2025年核心投资主线。券商建议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布局机会。
机器人领域,传出一则重磅消息!
3月27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三,包括特斯拉、波士顿动力在内的多家美国机器人公司代表在国会山会见了美国议员,并敦促美国制定并启动一项国家机器人战略。
美国先进自动化协会表示,国家机器人战略的建立,将助力美国机器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机器人成为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
在A股市场上,人形机器人板块自去年9月24日起持续升温,成为热门板块之一。然而,近期该板块出现回调。券商分析指出,这可能与部分获利盘兑现有关,但短期调整不改长期向好趋势,人形机器人板块有望成为2025年的核心投资主线。
美国或考虑推出国家机器人战略?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的机器人企业正积极推动国家机器人战略,呼吁建立一个专注于促进该行业发展的联邦办公室。
报道指出,特斯拉(TSLA)、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和敏捷机器人公司(Agility Robotics)等公司代表周三在国会山会见议员,展示公司产品,并呼吁他们启动国家机器人战略,建立联邦办公室,以推动美国公司在全球机器人竞赛中脱颖而出。
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Apptronik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eff Cardenas指出,美国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早在1961年就在新泽西州的一家装配厂部署了第一个工业机器人,但后来美国失去了早期的领先优势,如今日本和欧洲已成为工业机器人的强国。
Jeff Cardenas在闭门会议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球下一场机器人竞赛将由人工智能驱动,任何人都有可能获胜。“我认为美国有很大的机会获胜。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正在建造一些世界上最好的机器人。但要保持领先地位,我们需要国家战略。”他说道。
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Apptronik获得科技巨头谷歌支持。今年3月中旬,Apptronik宣布完成超额认购的4.03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者包括谷歌、梅赛德斯-奔驰、Japan Post Capital和方舟投资等。本轮融资将推动该公司AI人形机器人Apollo的生产和部署。
Jeff Cardenas表示,国家战略将激励机器人采用,促进新一代机器人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教育。
美国先进自动化协会表示,国家战略将助力美国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推动机器人成为人工智能的现实应用。该协会指出,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已制定类似计划。如果没有国家战略,“美国不仅会输掉机器人竞赛,还会输掉人工智能竞赛。”
该协会还建议美国政府采用税收激励措施,为机器人行业的学术研究和商业创新提供联邦资助。鉴于全球竞争激烈和技术日益复杂,成立联邦机器人办公室是必要的。
美国伊利诺伊州民主党众议员Raja Krishnamoorthi表示,美国在这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公司表现出色。他说:“我们需要保持创新和创业文化。”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项目经理Jonathan Chen表示,机器人制造能力将是国家竞争的关键。特斯拉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马斯克希望将其送往火星。Jonathan Chen说:“你创造了机器人,但谁来扩展它们?”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厂机器人市场,2023年已投入使用约180万台。日本和欧洲的机器人制造商主导工厂机器人全球市场,中国制造商在国内市场份额已增至约一半。
机构:人形机器人板块有望成为今年核心投资主线
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在A股市场涨幅显著。长盛轴承涨幅超过500%,双林股份涨超400%。兆威机电、中大力德、埃夫特、拓斯达、胜宏科技等涨幅超过200%。
近期人形机器人板块回调,可能与年报季资金风险偏好切换及获利盘兑现有关。华龙证券认为,短期调整不改长期趋势,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黄金周期,有望成为2025年核心投资主线。
华龙证券建议围绕三个方向布局:1)大脑作为机器人进化的突破口,正快速迭代。可关注华为在语言整合、视觉与运动控制等技术突破;2)场景创新,包括极限作业、医疗康复、智慧物流等;3)主机厂供应链边际变化。
万联证券表示,2025年有望迎来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特斯拉、OpenAI等企业的持续投入有望驱动行业迭代加速,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
近日,英伟达在GTC大会上推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推理和技能基础模型Isaac GR00T N1,标志着通用机器人时代的到来。该模型能够应对多种任务,并可应用于多个领域。
华鑫证券指出,AI新一波浪潮是物理AI,关键环节是让AI理解物理定律,人形机器人是重要载体。英伟达推出全球首款开源人形机器人功能模型Isaac GR00T N1,有望进一步促进AI从虚拟向现实跨越。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