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在AI未来论坛上表示,中小企业应聚焦场景化创新,开发轻量化“小模型”。她强调中国AI发展的核心优势在于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快速商业化能力。同时,她也提到AI发展面临的数据瓶颈、模型偏见及人才短缺等问题。

  北京商报讯(记者岳品瑜董晗萱)对于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关于AI落地应用的观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表示高度认同。3月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AI未来论坛”上,她指出,通用大模型的发展格局已逐渐明晰,中小企业应聚焦场景化创新以突破财力、算力和资源限制。AI应用正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研究显示,中国AI大模型数量从2023年8月的8个激增至2024年12月的302个,其中26%的模型规模超100亿参数。值得注意的是,“小模型”凭借成本优势正逐渐成为新趋势。

  张晓燕建议,中小企业应立足于现有大模型技术,开发如金融客服、医疗诊断等轻量化“小模型”,这些应用不仅开发周期短、成本低,还能快速验证商业价值。

  她强调,中国AI发展的核心优势在于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快速商业化能力,企业应抓住数据清洗、流程自动化等技术门槛不高但能解决实际痛点的场景化应用机会。

  朱啸虎在论坛中也提出类似观点,强调“不要迷信AI,要聚焦尖刀场景尽快落地”,并建议初创企业拥抱开源生态,快速迭代产品。

  针对科技金融投资,张晓燕提出分层策略:长周期领域如AI芯片、硬件等需坚持长期投资;短周期机会则聚焦于场景化小模型应用,已成为资本关注重点。

  同时,张晓燕也警示过度聚焦短期收益可能导致同质化竞争,建议行业通过协作构建生态,平衡效率与可持续性。

  谈及AI发展挑战,张晓燕提到数据瓶颈、模型偏见及人才短缺等问题,呼吁监管与时俱进,加强监管。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