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满六周年,支持589家企业上市,总市值超7万亿元。科创板推动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研发投入强度领跑A股,投资吸引力增强,未来将从改革“试验田”迈向科创“新高地”。

  2025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满六周年,为科技企业获资本市场“活水”精准滴灌,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硬科技”红利创造机会。

  六年前,科创板应时代之需而生,推动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六年后,科创板支持589家企业上市,总市值超7万亿元,IPO及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禹表示,科创板通过制度设计,串联创新要素,推动产业生态迈向“集群共进”。

  国泰海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健表示,科创板新政进一步聚焦“硬科技”,兼顾投资者保护,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精准度。

  研发投入强度领跑A股

  589家上市公司分布于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2019年~2024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累计超过7000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达到168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

  在高研发投入之下,科创板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比如,三成科创板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

  中控技术(688777.SH)董事长、总裁崔山称,科创板上市为公司技术研发和前沿探索注入了源头活水。

  拓荆科技(688072.SH)董事长吕光泉也说,登陆科创板是该公司发展的“加速器”。

  另一方面,科创板放宽了市场准入,设置了多套上市标准,支持了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等上市。

  泽璟制药便是科创板首家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企业,已实现3个新药产品获批上市销售。

  金浦智能总裁田华峰对第一财经称,科创板设立以来,科技创新的生态更加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大幅度提升。

  投资吸引力增强

  作为中国科技资产的承载地,科创板为投资者分享中国科技红利创造机遇。2019年底~2025年7月21日,科创板平均市盈率有波动。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科创板估值提升,是政策扶持、并购重组、行业驱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此同时,科技股估值逻辑正从以净利润、PE等短期盈利指标为主导,转向锚定技术价值。

  科创板系列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近2500亿元,其中科创50指数境内外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

  科创板公司还通过分红、增持回购等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

  在此背景之下,耐心资本也持续壮大。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专业机构投资者活跃账户数超过7.7万户,全部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六成。

  国联民生证券董事长、总裁葛小波表示,在政策与产业协同驱动下,科创板的中长期投资价值正逐步显现。

  从改革“试验田”迈向科创“新高地”

  六年来,科创板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站在新起点,科创板迎来新一轮深化改革,推出科创板“1+6”政策举措。

  “设立科创板成长层、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政策,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吕光泉称。

  海光信息(688041.SH)总经理沙超群也表示,改革举措落地,为科技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等提供了有效指引和制度保障。

  “科创成长层将重点服务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招商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霍达称。

  国金证券副总裁廖卫平称,新政之下,投行会更多关注和挖掘未盈利上市项目。

  华泰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陈天翔认为,科创板新政丰富了投资组合,更好满足投资科技创新领域的需求。

  展望未来,市场也对科创板的后续发展存有诸多期待。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