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六周年:硬科技企业的创新与成长之路
AI导读:
科创板六周年之际,589家硬科技企业共同编织新质生产力图景。通过制度创新与持续研发投入,科创板为硬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助力其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盈利并引领行业创新。
当科创板的指针划过第六个刻度,这片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变化有目共睹——589家硬科技企业共同编织着新质生产力的壮阔图景。这里没有传统资本的刻板教条,只有破土而出的创新奇迹。
更令人欣喜的是,改革基因始终在科创板的血脉中奔涌。《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即科创板“1+6”政策)的问世,构筑起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体系。
六年淬炼,科创板已从“试验田”蜕变为厚重的创新基座。允许“带U上市”、千亿研发投入、科创板“1+6”政策,让资本真正服务于科技的星辰大海。
保持定力:精准护航硬科技企业
对于科创板而言,精准识别科技创新型企业是其初心和使命。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共589家,其中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等登陆科创板。
前期高研发投入是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基础,引导未实现盈利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有助于解决国内科技企业发展早期缺乏资金的压力。
六年来,54家未盈利企业乘着科创板改革的东风不断突破,截至目前已有22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后实现盈利并“摘U”。
“上市三年以来,我们将首发上市募集资金精准投向研发和产能建设。”拓荆科技董事长吕光泉说,公司突破了发展瓶颈,上市首年就实现盈利。
“W”代表公司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2020年1月,优刻得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A股市场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企业。
淬炼动力:以研发之水灌溉创新之花
走进派能科技全球总部实验室,测试人员正在进行研发检测。派能科技全球总部实验室于2024年5月启用,提供多种检测服务。
派能科技对检测能力的精益求精正是科创板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攻坚力度的缩影。数据显示,科创板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78亿元。
科技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研发持续“浇水”。而研发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派能科技总裁谈文直言,如果没有在科创板上市募集到资金,公司没有能力迅速进行扩产。
得益于持续稳定的高研发投入,科创板上市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也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带动行业实现质的飞跃。
据统计,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引领细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盛美上海总经理王坚称,科创板不单单为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让公司的发展实现了多维度的提升。
绽放活力:制度创新持续释放新动能
创新与改革是科创板永久的生命力。去年6月,“科创板八条”正式发布,进一步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提升科创板企业融资便利度。自去年10月标准发布后,市场已有多家符合标准的科创板企业提交再融资申请。
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活力显著增强。“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新增产业并购超110单,已披露交易金额超1400亿元。
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1+6”政策,提出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等。沃兰特航空合伙人黄小飞表示,这一政策支持为技术驱动型企业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资本市场通道。
政策已见真章。近期,无论是多家未盈利企业科创板IPO获受理,还是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首单出炉,都在透露一个信号:科创板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在进一步提升。
回眸来路,以制度为锚,以创新作桨,科创板正在为科创企业筑牢更优制度港湾,拓展资本赋能边界。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