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不到十年,成都国资在海光信息的投资中创造了千亿市值奇迹,资本回报率超百倍。本文揭示了地方国资与科技企业新范式——股权绑定替代单向补贴,投资促产培育链主,发展芯片产业链。

  不到十年时间,不到10亿元投入在资本市场竟产生了1000亿元的资本回报,成都国资在海光信息投资中创造了奇迹(关键词1:成都国资)。

  这不是“股神”的传奇,而是成都产投等国资在海光信息上的真实案例。2016年,当国际巨头垄断97%的服务器CPU市场时,成都国资为何敢押注未定型的国产x86芯片企业(关键词2:x86芯片)?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敢投”背后是地方国资与科技企业的新范式——用股权绑定替代单向补贴,“投资促产”培育“链主”,进而发展壮大整个芯片产业链。

  一只股票令地方国资持股市值过千亿元

  科创板前五大市值股中,四只来自半导体领域,海光信息便是其中之一。今年5月26日,中国半导体产业迎来里程碑式并购,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换股吸收合并,市值总和直奔8063亿元大关(关键词3:海光信息)。

  “巨无霸”诞生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市值的高低,而是中国算力领域首个涵盖“芯片设计-超算服务器制造-算力应用”的全产业链巨头。

  实际上,中国“科力量”壮大背后是耐心资本“十年如一日”的战略锚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中科曙光对海光信息的长周期投入,便是典型案例。

  这类耐心资本更偏向于半导体产业链投资的产业资本。最特别的则是成都国资,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均为海光信息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市值约1061亿元。

  近十年投资回报超百倍

  “我们当时是冲着产业去投的,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回报。”成都产投内部人士表示,成都国资目前持有的海光信息股份市值约1061亿元,成都产投就占到了约450亿元,但投入成本只有4亿元出头,资本回报率超过100倍(关键词4:资本回报率)。

  彼时的服务器CPU架构主要包括x86和RISC架构。x86架构服务器CPU在全球服务器市场中销量占比超过97%,为当前主流架构。这一情况甚至持续到2020年,彼时,海光信息CPU产品销售量约占总体市场份额的3.75%。

  在2016年,成都产投净利润为6.87亿元,4亿元的投入确实是一笔风险十足的产业投资。

  产业风险收益共担机制

  “目的不是要从股票市场赚多少钱,是要响应市委市政府发展芯屏产业的战略部署,达到以投促产的目的。”成都产投内部人士表示,成都产投增资海光信息后的关键一步是要“海光赴蓉”,通过“以投促产”的资本招引填补产业链空白。

  这打破了传统政府招商引资“给政策、给土地、给补贴”的单向模式,构建起“股权为纽带、产业为核心、风险共担、红利共享”的合伙关系。从财务数据来看,海光集成、海光微电子也支撑起海光信息的业绩,并显示出在产业链领域的乘数效应。

  要知道从事高端处理器研发的国际芯片领先企业拥有数千,甚至数万名研发人员和每年百亿美元级别的研发投入。成都国资持有的1000亿元市值只是浮盈,但这一案例也说明在硬核科技领域,耐心资本与产业深耕缺一不可,这也能为创投界提供新的思考。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