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卖空活跃度上升,市场走势受多因素制约
AI导读:
近日港股市场震荡,卖空动作活跃,恒生指数等卖空比率攀升。背后是外资流出与本地流动性收紧,以及基本面预期转弱。短期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和国内经济修复制约,中长期有改善空间,投资者可采取“哑铃型”策略。
近日港股市场持续震荡,同时市场卖空动作同样活跃,这一现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恒生指数的卖空比率从10月28日的14.78%升至11月17日的22.41%,港股市场卖空活跃度显著上升。
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大盘指数上,更在个别明星股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腾讯的卖空比例从10月28日的11.49%上升至11月17日的13.98%,其卖空股数在11月14日更是达到362.84万股,创下10月30日以来新高。
阿里巴巴的卖空比例更是从9.95%猛增至29.79%,卖空股数从7.81万股大幅攀升至33.89万股。
卖空活跃度显著上升科技股成为重灾区
近期港股卖空活动明显增加,从恒生指数到细分个股均呈现卖空比例攀升态势。除腾讯、阿里巴巴外,大麦娱乐、地平线机器人-W、联想集团、中国银行、商汤-W等公司在此期间卖空量增幅也较为明显。
具体来看:地平线机器人的卖空量自10月28日以来,增加5695万股,增幅达到688.63%。
联想集团的卖空量自10月28日以来,增加3943.20万股,增幅达到330.58%。
商汤的卖空量自10月28日以来,增加2695.90万股,增幅达到62.81%。
外资流向与流动性收紧空头突袭的市场背景
港股卖空活动激增的背后,是外资流出与本地流动性收紧的双重压力。港股是一个美元计价、外资主导的市场,外资占比约60%,这使得港股对全球流动性变化异常敏感。当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外资会快速撤离,进而影响港股走势。
例如11月13日晚间,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表示“坚决反对提高美联储的通胀目标”,导致12月降息概率降至50%以下。受此影响,次日恒生指数收跌1.85%。
数据表明,今年8月至10月期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1050亿港元,但同期通过恒指ETF+期货持仓显示外资净流出约1310亿港元,南向资金仅能覆盖外资流出量的80%。
这种“热钱不进、南水不够”的局面,为卖空活动提供了温床。当市场流动性不足且外资持续流出时,哪怕外部流动性好转,港股仍显得脆弱。
基本面预期转弱空头嗅到机会
卖空活动激增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港股基本面预期转弱。自7月中旬起,互联网龙头及权重消费服务板块率先被分析师下调评级,带动港股整体盈利预期由正转负。8月中报密集披露后,恒生指数2025年EPS一致预期被连续下调至-1.4%至-2.7%,相较2024年17.8%的增速大幅回落。
超过半数恒指成分股出现盈利下修,表明这不是个别公司现象,而是指数层面的系统性下调。外资的核心偏好并非“便宜”,而是“可预期”,在宏观不确定、盈利修复缓慢的背景下,港股低估值反而成了“便宜但不敢买”的典型。
建银国际分析师指出,若科技股业绩低于预期,或会加大市场下调压力。除非科技股的AI资本开支或AI业务增长非常超预期,才会打开明年的想象空间。
后续市场怎么看?
展望未来,港股短期走势仍受两大因素制约: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二是国内经济修复趋势。建银国际指出,需要关注12月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信号,以及美联储对12月降息的分歧。
从中长期看,港股仍存在潜在改善空间。第一上海证券预计2025年恒生指数市盈率上限为13倍,对应目标区间29000-22000点,与目前指数水平相比,恒生指数仍有约20%的上升潜力。
在市场波动加大环境下,建银国际建议投资者可采取“哑铃型”配置策略,平衡成长与分红两端。一端是高股息资产,如银行、电信、公用事业等稳健高息板块;另一端是科技成长、新消费创新药等板块。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