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周上证指数重回3400点,投资者账户“回血”不少。面对持有的基金,投资者陷入是否卖出的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市场情况,并给出了投资抉择的建议。

虽然今天A股市场未能延续昨日的强劲涨势,但本周上证指数成功重返3400点,依然让众多投资者的账户迎来了显著的“回血”。

自9月24日市场启动以来,沪深300指数累计涨幅高达27.74%。过去几个月乃至几年前布局的众多基金,如今都显现出明显的“回血”迹象,甚至部分已转为盈利状态。(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11/8)

面对来之不易的“回血”,许多投资者却陷入了新的困境:是否应该卖出那些持有许久终于或即将回本的基金?

本轮上涨的修复效果究竟如何?从数据上看,尽管国庆节后市场经历了多次大幅回调,但A股主要股指及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涨幅均超过了25%。创业板指更是以超过50%的惊人涨幅,将过去两年的大部分跌幅修复完毕。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11/8)

经过修复,市场整体的投资性价比已不如上涨前那般突出。从估值角度看,截至11月8日,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为12.98倍,处于近10年59.61%的历史百分位。尽管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但相较于之前已不再那么低廉。(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10/22)

现在是卖出基金的好时机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你对此次投资的预期收益是多少?当前是否已达到买入时的收益目标?若已达到,则止盈无疑是明智之举。

若尚未达到,则需审视当前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两市每日成交额均在万亿以上,这直接反映了众多投资者仍在积极加仓A股。

若未来仍看好A股市场,是否应卖出已“回本”的持仓基金?

对于主动权益基金,投资者需确认基金经理是否发生变更,以及你是否仍认可其当前的投资方法和理念。

本轮行情与以往的一个显著不同是,越来越多人倾向于通过投资指数基金参与市场。因此,许多人可能正纠结于是否应卖出已“回本”的主动权益基金,转而投资指数基金。

尽管指数基金费率更低,且投资者可尝试自主择时,但需注意指数投资并非易事:

一方面,宽基指数风格特征明显,选择难度相对较低,追求的是市场平均收益,但长期来看超额收益有限;

另一方面,行业指数弹性大、预期高,但要求投资者对行业有基本认知、能关注政策动态,并非可轻易上车的品种。

至于择时,无论是主动权益基金还是被动指数基金,我们都无法准确预测市场的涨跌。

综合来看,主动权益基金在努力创造超额收益的同时,基金经理还会为投资者研究行业与市场,因此可能仍是普通投资者的优选。

“回本”之外的建议

1、用组合投资思维审视账户

对单只基金的“回本”纠结,犹如“刻舟求剑”。投资者应采用组合投资思维进行决策:资产是否已多样化?单一风格基金配置是否过多?基金持有数量是否过多?指数型基金与主动型基金分配是否合理?

指数型基金代表市场/行业平均收益,差异不大,主要考虑是否配置过多、难以管理;而主动型基金则可能成为“出盈保亏”、削弱收益的重灾区。

在行情分化时,正是各基金拉开差距的关键时刻。正确的做法是反人性而行:“回本者不卖”、“落后者淘汰”。

2、做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

若因担心而寝食难安,想“回本就卖”,则应审视是否配置了过多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资产。

超出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会放大恐惧情绪,导致更多非理性决策。因此,应及时调整资产组合,让整体波动进入“舒适区”,从而不再为单只基金的“回本”问题所困扰,更好地保持投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