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震荡走高沪指创新高 PEEK材料与银行股表现亮眼
AI导读:
财联社8月5日讯,市场全天震荡走高,沪指重回3600点上方,再创年内收盘新高。PEEK材料概念股集体爆发,银行股震荡走强,算力硬件股表现活跃。后市沪指或有望挑战3636点,但需关注成交额及热点题材延续性。
财联社8月5日讯,市场全天震荡走高,沪指重回3600点上方,再创年内收盘新高。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6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975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900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PEEK材料概念股集体爆发,中欣氟材涨停。银行股震荡走强,农业银行续创历史新高。算力硬件股表现活跃,长飞光纤涨停。下跌方面,医药股展开调整,奇正藏药跌停。截至收盘,沪指涨0.96%,深成指涨0.59%,创业板指涨0.39%。
板块方面
PEEK材料全天涨幅居前,新瀚新材、中欣氟材、富春染织涨停,华密新材、中研股份、富恒新材等涨幅居前。
随着人形机器人和新能源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PEEK材料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尤其是在机器人领域,人形机器人的减重需求较高,PEEK轻量化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减轻机器人的重量,同时保证其机构强度和运动性能,使其在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骨架等部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 Gen2为例,业内推测其大量使用了PEEK材料。根据国金证券的测算,生产1000万台人形机器人将产生350亿元PEEK需求,到2027年国内PEEK材料需求将达到167亿元以上。
而从市场角度来看,PEEK材料方向近期持的反复活跃,后续或有望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中担任领涨先锋的角色,若其能够成功打开板块高度的话,仍可持续关注机器人概念中的补涨机会。
银行股再度走强,农业银行续创历史新高,浦发银行涨超4%,齐鲁银行、常熟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同样涨幅居前。
银河证券在近期研报中表示,宏观政策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消费与科技支持力度不减,重点领域化险持续。新发国债等债券恢复征收增值税,或促进银行资产配置结构调整。整体上,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持续积累,业绩拐点可期,持续关注一揽子政策释放的成效。
液冷服务器概念午后再度活跃,淳中科技涨停,再创历史新高,硕贝德、飞荣达、铭利达、工业富联、思泉新材等涨幅靠前。
从产业面来看,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发布的数据,预计2025年至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约48%,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62亿美元。另一方面,液冷概念股相较于其余算力硬件方向整体位阶仍相对偏低,估值优势同样明显,因此在高低切的背景下,液冷服务器概念或仍存在一定的补涨空间。

个股方面
高位股方向呈现出分化走势,今日复牌的上纬新材再获20CM涨停,全天成交额超23亿元,7月以来累涨超1300%,总市值达440亿。另一只人气高标山河智能同样于尾盘上板录得12天8板。此外,中马传动5天4板,长城军工4天3板等,上述个股均可视为相关细分的人气龙头,虽然期间大多经历过断板,但依旧能够维持强势上涨结构。不过需注意的是,如东芯股份、胜通能源等个股则于今日遭遇到明显的负反馈。一方面或反映了,目前短线市场炒作热度并没有沪指走势所展现出的强势,另一方面,在市场缺乏足够增量资金承接的背景下,当前炒作风格更趋向存量资金缩容抱团的模式,故应对上秉承着去弱留强的原则,更为聚焦前排核心标的。

后市分析
今日市场震荡反弹,三大指数全线收涨,其中沪指涨近1%,重返3600的同时,再度创下年内收盘新高,后续沪指或有望挑战3636这一近期高点。但需注意的是,在沪指强势反弹的背后仍存在两大隐忧:其一仍是成交额,今日量能虽有所放大,但也仅仅只有1.6万亿,显然以目前的量能水平是不足以支撑指数持续向上冲高的,因此量能是否跟进放大仍是后续关注的重点;其二,近两日银行股对于沪指的托举效果较为明显,但其余热点题材依旧维持快速轮动结构,导致延续性均相对一般。但指数若想向上冲关的话,仍需决出更为明确的领涨核心方向去进一步打开市场高度。而在此之前仍先以震荡结构看待当下盘面为宜,应对上寻找分歧整理过程中的低吸套利机会。

市场要闻聚焦
1、七部门: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简化业务手续流程,提高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效率。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积极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2、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意见》加强金融服务能力和长效机制建设,促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健全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的内部机制安排,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双向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鼓励金融机构打造复合型的金融管理和服务团队。建立完善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4方面机制,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宏观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增强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强度精度效度。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