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发布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举措,AI与脑机接口成热点
AI导读:
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旨在加速高端医疗器械上市,强化上市后监管。二级市场已作出积极反应,股价显著上涨。AI与脑机接口成为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热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闫硕北京报道
3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旨在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重大创新,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征求意见稿》提出十大举措,前五项聚焦优化审评环节,加速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后五项强化上市后监管监测,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业内普遍认为,这将极大促进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二级市场上,医疗器械板块已作出积极反应,股价显著上涨。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午间休盘,医疗器械板块涨幅超过4%,其中辰光医疗大涨20.53%,热景生物涨幅达18.83%,美康生物、浩欧博、奥泰生物等个股涨幅也一度超过10%。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指出,《征求意见稿》的最大亮点在于“全周期”监管,从特殊审批到分类命名,再到后续环节,均进行了细化,体现了全链条支持。同时,监管与发展的平衡逐渐明确,强调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制定。
金春林强调,医疗器械技术迭代迅速,尤其是AI、机器人等新兴技术,传统监管难以覆盖动态风险,全周期监管可确保各环节合规。
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助力高端医疗器械发展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据赛迪顾问预测,“十五五”时期,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12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8%。
金春林表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在心血管介入、神经外科、高端影像诊断等领域国产化率不断上升,部分产品达到国际水平。同时,在AI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基因检测等领域也有较大突破。
然而,高端医疗器械发展仍面临核心技术突破、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为此,《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实施创新特别审查,加强分类命名指导,推动审评重心前移等举措。
同时,加快推进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筹建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AI与脑机接口成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热点
《征求意见稿》中,“人工智能”被反复提及,展现了AI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巨大潜力。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242.3亿元。
金春林指出,AI在医疗行业应用场景日益增多,AI辅助诊断系统可缩短影像分析时间,提高准确率,赋能基层医疗机构。同时,AI驱动的便携式设备可缓解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此外,“脑机接口”技术也被多次提及。《征求意见稿》提出配合相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加强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推进安全性有效性系统评价方法研究等。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随着新技术进步和推广,脑机接口技术将不断成熟,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更多创新机遇。
综上所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政策支持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突破,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是提升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