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大增,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
AI导读:
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4.0万辆,同比增长14.4%,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1.1%。美国增加关税将使中国电动汽车在海外有更大发展空间。汽车行业正在上演一场增持回购“接力赛”。
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4.0万辆,同比增长14.4%
4月9日,乘联分会数据显示,3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4.0万辆,同比增长14.4%,环比增长40.2%;今年以来累计零售512.7万辆,同比增长6.0%。展望4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乘联分会分析表示,2025年4月共有22个工作日,与去年4月持平,有利于车市产销平稳增长。
乘联分会指出,在国家促消费和多省市对应的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春季车展线下活动将全面活跃市场气氛并将加速聚拢人气,助力车市发展。
3月新能源车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
4月9日,乘联分会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99.1万辆,同比增长38.0%,环比增长45.0%,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达到51.1%,较去年同期提升8.7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2%,豪华车为35%,主流合资品牌仅为6%。
乘联分会认为,新能源车已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
乘联分会崔东树:美增加关税将使中国电动汽车在海外有更大发展空间
4月9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美国增加关税将为中国电动汽车在海外市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崔东树认为,智能电动化是未来趋势,中国在电动化产业链上具有巨大优势。未来应努力发展小微型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型,实现海外市场的拓展。
崔东树预测,未来中国汽车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南方国家市场,以及欧洲等政策相对稳定的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广汽集团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计划年内小批量试产试销
4月9日,广汽集团在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部件——新一代一体式关节产品和低压伺服驱动器,覆盖机器人全场景需求。广汽集团计划于2025年实现产业化,进行小批量试产试销。
财联社汽车报道,汽车圈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动作频频。
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启动增持回购相关工作,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4月9日,中国一汽和东风公司分别表示,将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向好的信心,持续履行控股股东责任,推动所属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实施增持回购等相关举措,为全体股东创造价值。
财联社汽车报道,汽车行业正在上演一场增持回购“接力赛”。
OPPO与上汽深化战略合作,推动创新技术融合
4月9日,OPPO与上汽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推动创新技术的深层次融合与产品组合的全方位互融。双方合作将覆盖上汽集团多个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合作区域也将从中国市场扩展到全球市场。
财联社汽车报道,上汽正在打造“车手互联”生态。
一汽富维拟变更证券简称“富维股份”
4月9日,一汽富维公告称,公司拟将中文名称变更为“长春富维集团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富维股份”,以深入落实中性化战略和集团化发展战略。
比亚迪汉L和唐L正式上市,售价区间分别为20.98万-27.98万元和22.98万-28.98万元
4月9日,比亚迪王朝系列全新旗舰车型汉L和唐L正式上市,新车均搭载多项先进技术,包括超级e平台、第五代DM-p混动等。
北京越野BJ40增程上市,售价15.48万元起
北京越野BJ40增程日前正式上市,定位为超级增程智驾硬派SUV,可实现152KM纯电续航里程和1200公里的综合续航。
韩国宣布紧急措施,帮助汽车行业应对美国关税冲击
4月9日,韩国宣布针对国内汽车行业采取紧急支持措施,包括下调汽车购置税和增加电动汽车购买补贴等,以减轻美国关税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
大众汽车集团一季度全球交付量同比增长1.4%至213万辆
大众汽车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球交付量达213万辆,同比增长1.4%。然而,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下降7.1%。
起亚下调2030年电动汽车销售目标
起亚汽车4月9日宣布下调2030年电动汽车销售目标至126万辆,此前目标为160万辆。
(财联社记者刘阳整理/点评)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