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影响持续,大部分药品豁免但医疗器械关税上升。医药外贸承压,企业积极调整战略,拓展海外市场,优化出口结构,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同时,企业加强内部运营效率与成本结构优化,提升竞争力。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此次关税调整中,大部分药品(涵盖各类化药制剂、疫苗及抗体等生物制品)被排除在外,但多数医用耗材、敷料、医疗设备及零部件等未获豁免。

药品领域,豁免清单覆盖了大部分药品制剂,仅少数特定税号的药品受影响,目前关税维持在20%。然而,医疗器械方面,如注射器、手套及高端医疗设备等关税水平显著上升,将对相关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考虑对药品征税,这可能预示着美国医药贸易中的豁免政策正面临调整,为中国医药企业带来不确定性。

医药外贸承压,细分领域受影响显著

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以医疗器械和原料药为主。2024年,对美医药贸易出口额为190.47亿美元,其中医疗器械占比高达61.7%。本轮关税调整中,多数医用耗材及医疗设备未纳入豁免,关税负担加重。

具体涉及的细分领域包括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一次性耗材、保健康复用品等,涉及的上市公司有采纳股份、康德莱、稳健医疗等。

尽管原料药暂时大部分豁免,但长期来看,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对原料药出口造成影响。

企业积极应对,寻求破局之道

面对关税挑战,多家医药企业已调整战略,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优化出口结构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例如,药明康德通过优化供应链体系,提高效率,降低关税影响。

此外,企业正加快全球市场布局,欧洲、东南亚等地成为出口转向的潜力市场。部分企业如九安医疗、海普瑞等已在美国设立生产线,实现本地化生产,避免高额关税。

同时,“向内修炼”也成为企业的重要策略,通过优化内部运营效率与成本结构,增强自身在不确定环境下的竞争力。如仙琚制药聚焦生产端提效降本,灵活调整市场布局。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