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车展成为汽车厂商展示实力的舞台,吸引了众多AI芯片、算力软硬件研发企业跨界合作。吉利汽车、小马智行等企业展示了最新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推动了“AI+车”的深度融合。上海已形成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公司协同发展的高效生态,构建起完整产业链体系。

  上海车展再次成为国内汽车厂商“秀实力”的舞台。界面新闻观察到,本届车展吸引了众多人工智能、芯片、算力软硬件研发企业,他们携带着与车企的“跨界”合作成果亮相。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车展上,吉利汽车集团展示了最新的智能座舱技术。这款智能座舱依托阶跃星辰大模型提供的端到端语音能力,实现了智能语音交互、方言对话、音乐播放等体验功能。

  阶跃星辰与吉利汽车集团的合作并非首次。早在2025年2月,两家企业就联合千里科技向全球开发者开源了两款领先的多模态大模型。此后,三方宣布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合作,推动“AI+车”的深度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企业的合作并非偶然,他们的总部均位于上海徐汇西岸,办公室相距不到1公里,因此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频繁。

  这种“跨界”合作已成为国内汽车产业链的新常态。

  普华永道发布的《2025上海智能汽车发展白皮书》显示,上海已构建起“4+N”汽车工业服务集群,包括4个智能制造集群和N个工业服务集群,涵盖生产制造、研发创新、区域辐射、国际交流、文化生活和产业投资等领域,不断拓展汽车价值链与生态圈。

  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表示,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上海汽车产业集群已形成了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公司和服务商协同发展的高效生态,构建起涵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品牌营销、售后服务和文化交流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显著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金军还指出,上海企业产业链正在实现跨产业技术转化与深度融合,有助于缩短研发周期。

  例如,小马智行在本次车展上全球首发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并发布了三款第七代Robotaxi家族量产车型。这些车型拥有100%车规级零部件,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较前代下降70%,是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芯片实现L4级全场景无人驾驶能力的系统方案。

  小马智行展台工作人员透露,此次公布的方案中,80%以上的供应链来自国内厂商,其中重要的激光雷达、芯片、算法等供应商均为上海企业。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受益于上海的政策支持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加快了技术迭代和市场投放速度。

  此外,本届车展上,地平线正式与博世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新一代多功能摄像头和辅助驾驶升级版。

  该平台拥有超过800万像素、120°水平可视范围的摄像头,车辆识别距离最远可达300米,为SAE L2级辅助驾驶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辅助功能。

  据悉,该方案已获得捷途、东风、北汽等五家车企的定点,首款量产车型将于2025年6月上市。

  博世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技术与服务供应商,在上海设有全球研发总部;地平线则是国内专注智能驾驶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在上海嘉定、临港等地开展广泛研发创新。

  这种“抱团”研发的背后,是上海及长三角区域在科创领域的持续投入所形成的“链式反应”,汽车产业链只是其中的显著一环。

  以汽车芯片为例,上海的集成电路产业是汽车芯片产业的重要基础。截至2024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超过3800亿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2024年前11个月,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3155亿元,同比增长20%。依托于此,上海拥有约46家汽车芯片相关企业,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同时,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涉及汽车芯片设计的企业数量达到110家。

  本届车展上,爱芯元智发布了新一代面向全球市场的车载芯片产品M57系列。该系列芯片在前代产品的基础上实现了性能的全面提升,包括自研爱芯通元NPU算力提高至10TOPS,原生支持混合精度、BEV算法等。这些改进使得辅助驾驶性能更强大,同时针对车载场景进行了优化,在各种极端光线条件下提供高清画质和低延迟特性。

  爱芯元智本身是一家专注人工智能感知与边缘计算芯片的研发企业,总部位于宁波,但上海是其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

  依托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实力,爱芯元智创始人、董事长仇肖莘博士表示,作为AI芯片领域的佼佼者,爱芯经过多年深耕,在相关领域建立起独特的技术优势,产品矩阵覆盖辅助驾驶、终端计算、边缘计算等多个领域,并在多个细分市场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和领先的市场地位。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汽车产业金融服务专委会秘书长沈颐辰指出,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正推动出行方式发生变革,汽车产业不再局限于单纯制造,而是朝着更广阔领域迈进。在此过程中,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凭借自身优势资源,在产业生态建设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

  沈颐辰建议上海围绕汽车与智慧出行,助推多元化、结构化生态体系建设,凭借资源整合优势,协同贯通从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推动产业上下游、产学研用多方协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生态融合发展,助力打造覆盖智能网联、共享出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完整产业生态圈。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