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A股23家消费电子板块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11家净利润预喜。受益于AI爆发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业务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引擎,AI手机、VR等产品拉动换机需求,车载摄像头等产品渗透率提升。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A股共23家消费电子板块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共有11家净利润预喜(包括预增、略增、扭亏),占比47%。

  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据了解,受益于全球数字化转型、AI(人工智能)爆发,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同时,企业进一步加强业务拓展和新产品、新技术布局。此外,AI终端硬件高附加值产品的收益增加等,也成为了驱动消费电子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向好的主要因素之一。

  北京钉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少将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家消费电子类上市公司业绩向好的核心逻辑在于需求回暖与汽车电子业务放量的双重拉动,“从目前来看,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并非短期反弹,而是技术升级与场景拓展共同驱动的结构性复苏。”

  具体来看,按净利润增速上限排序,上述23家消费电子板块上市公司中,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0%的共有6家。其中,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硕贝德”)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0万元至3500万元,同比增长867.27%至1028.49%,增幅上限暂列第一。

  硕贝德方面表示,业绩变动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主业,深化与客户合作,天线、线束及连接件、散热模组、智能传感模组发展持续向好,推动公司营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显著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AI正在深度赋能消费电子产业,从智能手机、AI PC到可穿戴设备等,AI不断驱动终端产品创新。

  不少消费电子上市公司在公告中提及了AI对自身业绩的影响。例如,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到19亿元,同比增长44.8%到47.2%。公司表示,其所处的电子信息行业,受益于全球数字化转型、AI爆发,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助推智能终端、高性能计算、汽车及工业、AIOT等领域的发展,对公司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广东领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持续增加AI终端硬件高附加值产品相关的研发投入、提升市场份额及建立供应商联盟,进一步推动了产线稼动率的提高及制造成本的降低,使得上半年公司整体盈利同比有所提升。公告显示,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1.57%至66.66%。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及机器人等电子设备产品。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在大客户的核心产品份额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先进AI算力的GPU模块及GPU算力板等产品的出货,在第二季度实现显著增长。同时,公司锚定智能制造与AI融合的发展机遇,依托前沿技术研发实力,持续加码核心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推动该业务实现稳健增长。

  汽车电子业务高速发展

  除了AI驱动外,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电子业务逐渐成为了消费电子板块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为20%至25%。对于业绩变化原因,公司表示,已通过深化垂直整合战略强化技术护城河,依托全球化产能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起涵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及通信的多元业务生态。

  苏州春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公司表示,报告期内主营业务稳中向好,主要系公司新能源汽车镁合金材质应用业务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笔记本电脑结构件业务受益于AI PC的快速渗透。

  在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看来,当前,消费电子回暖与汽车电子高速发展形成产业景气度提升的双重驱动,背后核心逻辑在于需求复苏与技术迭代共振。

  郭涛认为,消费电子方面,厂商库存去化已接近尾声,AI手机、VR等创新产品正在拉动换机需求。汽车电子则受益于电动化、智能化加速,车载摄像头、车灯模组等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复用(如光学、芯片)实现降本增效。二者共同推动了产业链上游半导体、中游零部件及下游整机企业的业绩释放。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