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电影产业投资风向的变化,指出动画电影因成本优势和IP开发潜力成为新宠,非票房收入受重视,同时内容质量已取代流量效应成为核心评估指标,电影行业正朝着科技化、工业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新经纬8月14日电  2025年开年《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下票房神话,暑期档《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等也赚足眼球。二级市场上,光线传媒凭借《哪吒2》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

  传媒板块热闹背后,电影产业投资风向有何变化?《哪吒2》热度未褪,《浪浪山》接棒,上映九天票房破5.74亿元。电影投资人今年更青睐哪些类型的电影?吕建民表示,当一个片子的票房好了之后,一定会有一大批这样的片子跟风。制片人李华则说,《哪吒2》火了之后,确实提升了动画电影投资方的信心,一些搁置的项目今年开始陆续重新推进。

  从相关上市公司的储备片单来看,动画电影占据重要一席。光线传媒推进中的动画项目数量众多,万达电影投资出品的动画电影还有《西游记真假美猴王》,中国电影目前在创作开发中的电影项目包括动画电影《消失的仙人》等。

  此次暑期档热映的《浪浪山》为2D动画电影,《哪吒》则为3D动画电影。李华说,目前投资方对3D和2D动画电影的态度仍存在区别,出于成本考虑,投资方相对会更加愿意选择3D动画电影。此外,3D动画与沉浸式体验的融合度也相对2D动画和实拍电影更高。

  头部电影上市公司也在加大对动画电影的资源投入。光线传媒出资12亿购买房产组建动画制作团队,万达电影与儒意影视、追光动画合作动画电影项目。除了动画电影外,投资人还青睐剧情、历史、合家欢等题材,以及头部IP续集、与社会热点结合的现实主义题材以及强喜剧属性作品。

  投资一部电影,除了票房回本外,非票房收入也是重要部分。非票房业务包括卖品、广告、衍生品收入等。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票房回收只占投资的30%,剩下的都是来自于衍生品和非票业务。目前在中国,90%的利润还是依赖于票房。IP全产业链开发被寄予厚望,动画电影IP版权链条清晰,衍生品开发产业链成熟,生产开发迅速,热度维持更久。

  《哪吒2》衍生授权收入让同业欣羡不已,光线传媒已提前规划多元衍生品。《浪浪山》周边也火到缺货,看完电影买周边正成为消费习惯。朱玮杰指出,资本将更倾向于押注能开拓多元非票收入渠道的作品,构建IP价值护城河。

  光线传媒财报透露,正在游戏、卡牌、主题乐园等多个领域规划和布局。万达电影与潮玩品牌52TOYS达成合作,上海电影着重打造IP全产业链开发运营模式。

  当下短剧和短视频盛行,分流消费者注意力。朱玮杰透露,如今资本更看重项目的内在价值,内容质量已彻底取代流量效应成为核心评估指标。李华也提到,动画电影制作成本基本上控制在1亿元的范围之内。朱玮杰还提到,资金和投资信心呈现结构性变化,头部项目展现出强劲的资源聚合能力,但多数中小项目融资仍很难。

  张毅指出,如今资本对电影项目的选择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加注重细分领域的挖掘,对盲目的大制作、大题材、大场面和大明星阵容相对谨慎。同时,科技型企业对资本吸引力极大,电影行业正朝着科技化、工业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