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0月债券基金份额减少逾7000亿份,股票型基金份额逆势增加700多亿份。公募基金总规模呈现震荡向上趋势,股票型ETF净申购额持续增长。

自9月底以来,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提升,导致“股债跷跷板”效应愈发明显,债券型基金因此面临大规模赎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债券基金份额锐减逾7000亿份,而股票型基金份额却逆势上扬,增加了700多亿份。这表明,尽管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提升,但他们在资金配置上仍持谨慎态度。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国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总数达到163家,其中包括148家基金管理公司和15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达到31.51万亿元,但与9月底相比减少了约5600亿元。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呈现震荡上升趋势。从2023年底的27.6万亿元,到今年4月突破30万亿元,再到5月底超过31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不断攀升。尽管7月至8月期间市场出现盘整,但9月公募规模单月增长超万亿元,首次突破32万亿元大关,并在9月底达到32.07万亿元。进入10月,公募基金产品数量也持续增加,截至10月底已达到12212只。

从不同类型的开放式基金来看,资金流动呈现出明显的腾挪迹象。10月份,仅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份额实现正增长,而债券型基金则遭遇大规模赎回。具体来看,截至10月底,债券型基金规模降至5.82万亿元,较9月底减少了7756.4亿元;而货币型基金规模则大幅增加至13.47万亿元。

在权益类基金方面,申赎情况呈现分化。截至10月底,股票型基金规模略降至4.26万亿元,主要是受基金净值下跌影响。然而,从基金份额变化来看,股票型基金份额却逆势增长了714.4亿份。相比之下,混合型基金规模则减少了1593.02亿元,主要是受到投资者赎回和基金净值下跌的双重打击。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股票型基金主要以指数基金为主,而混合型基金则主要是主动权益类基金。指数基金已成为增量资金入场的重要工具,而投资者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信任恢复仍需时间。临近年底,资金仍在快速腾挪。进入11月以来,已有多只债券型基金宣布遭遇大额赎回。

从ETF的资金流入情况来看,自11月以来资金仍在持续借助指数基金入市。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股票型ETF净申购额已超过375亿元。其中,中证A500ETF成为吸金主力,国泰中证A500ETF和南方中证A500ETF的净申购额均在百亿元以上。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