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发布机器人支持政策,人形机器人赛道再添新动力
AI导读:
近期,国内多地政府密集发布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推动人形机器人市场持续升温。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产业链相关环节将迎来投资机会。
《科创板日报》12月8日讯近期,国内多地政府密集发布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为人形机器人这一科技热点再添新动力。12月6日,安徽省发布《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明确产业发展路径。同日前后,重庆市和杭州市也分别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及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回顾2024年,人形机器人无疑是科技领域的焦点之一。政策频发、巨头加码、投融资活跃,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股也迎来大涨。随着英伟达、华为、特斯拉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汇点,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将走向何方?2025年又有哪些新期待?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曾预言,“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从Agility、小鹏等机器人进入工厂,到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灵活性大幅提升,人形机器人正逐步融入人类社会。
特斯拉预计,2025年Optimus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千台级别,主要用于特斯拉自身工厂,2026年将逐步对外销售。国信证券研报指出,特斯拉机器人产品迭代迅速,有望为全球机器人市场带来“鲶鱼效应”,激发市场活力。在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发展有望持续推进,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人形机器人量产预期和性能完善预期是推动市场行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指数多次跑赢沪深300指数,特别是在特斯拉、英伟达等巨头发布重要进展时,市场情绪高涨,相关概念股表现亮眼。
随着人形机器人性能不断提升,产品价格也逐渐下探。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铁大”成本曾高达六七十万元,但如今已有价格带在20万元-30万元的机器人面世。特斯拉透露,Optimus预计售价将在2万美元以内,但马斯克也表示,将成本降至2万美元非常困难,需要产量超过每年100万台。
为降低成本,机器人厂商在技术研发上寻求突破,同时增加国产化器件替代率。中国机器人安装量已位居世界首位,且大多数人工智能专利也来自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比高,且国产化提升空间大。随着AGI技术持续突破、供应链格局趋于完善、下游应用需求持续打开,人形机器人行业预计将从产业形成期过渡到产业扩张期,2025年将迎来板块性投资机会。
图|人形机器人各类核心零部件横向对比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